《解密》的挫折,不只属于这部电影和陈思诚个人

《解密》的挫折,不只属于这部电影和陈思诚个人
2024年08月27日 15:17 观察者网

电影《解密》即将下线,无论按票房或口碑标准,它都是陈思诚作品中即使不算失败也无疑是不成功的一部:票房是垫底的,大概率要亏损;豆瓣评分也不高,特别是它在舆论场上所遭遇的争议、质疑和批评,形成了一种负面的整体氛围。看舆论脸色的院线降低排片,让《解密》更难以翻盘。

从电影的视听品质、艺术技巧、创新手法以及思想深度而言,《解密》在陈思诚作品中都属上乘,《解密》既是爱国主义主基调、歌颂献身精神的影片,也是极不容易用电影语言来表达的故事,《解密》的完成度较高,它的一些尝试和探索,如梦境与现实的交替转换,中美天才对决的故事主线,以及各种前卫元素的运用,都是有价值和贡献的,但显然没有获得相应的认可。

如果这样的挫折只属于《解密》这部电影以及陈思诚个人,那么就需要陈思诚自己去消化。但它释放出的复杂信息会传导到整个中国电影行业,并可能长时间产生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影响。爱国主义题材的影视创作风险高、收益小,舆论对它的要求十分严格。此类案例的一再出现,让中国电影市场深陷在同质化的螺旋里。因此,给予《解密》更客观公允的评价,还有对艺术创作的包容和鼓励,就显得更有必要了。

随着2024暑期档逐渐接近尾声,陈思诚导演的《解密》也逐渐淡出了院线排片表,后续转向流媒体平台上线。

这是一部从外表到内核都很特别的影片,同时也是上映后争议很大在票房上不算成功的影片。

也许,现在是一个合适的时机,让我们平静地解读和审视这部另类的“谍战传记电影”。

电影大片,如何拍“天才”

《解密》这部电影给人的第一印象除了画面和特效的冲击力,还在于它可以被分割成三个完全独立的部分单独分析,电影的这三个维度仿佛一个三棱镜,彼此角度不同、折射出不同的光彩、看似割裂但这种割裂又营造出一种迷幻而复杂的效果。

而这三个维度中最直观的一个维度,就是这是一部拍摄精致高标准、剧本设计工整有套路、高度“好莱坞模式化”的讲述“一个天才故事”的传记大片。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解密》长得很像《奥本海默》,实际上这两部电影从剧情到人物再到立意都没有什么重合之处,无他,都是“讲天才故事的大制作好莱坞式影片”而已。

曾经操刀过《南京!南京!》《八佰》《妖猫传》的曹郁将他一贯的绮丽、妖冶、沉郁杂糅的光影风格和精致的画面构图应用到了这部影片中,让《解密》拥有了不同于我们印象中民国剧、建国初期年代剧的美术风格。

这种 “高级”的视觉质感,让观众在第一部分稍显冗长的容金珍人物小传的剧情中,可以快速入戏并沉浸其中。

而故事结构也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工业化加工”,整部电影是非常工整的“三段式”:“1.介绍人物成长史—入局 2.小高潮,第一个任务的完成—破解紫密 3.大高潮,终极任务—破解黑密”。

在情节设置上,容金珍的“恩师”希伊思的地位被抬升,电影的主要矛盾和冲突被设置成了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模式——代表两个阵营的天才,彼此较量又相互牵绊,彼此算计又惺惺相惜的一生……最后也是以两位天才在梦境的奇幻场景中相遇,彼此释怀作为结尾。

电影《解密》预告中的画面

可以说,这种“不被世人所理解的天才横空出世,在不利条件下实现逆袭,挑战强权创造奇迹”的剧本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尤其在西方受众中很受欢迎的“爽文”剧本。

这就是为什么咱们中国的天才钱学森即使在他愤而离去并与之对抗的美国,凡是知道他故事的年轻人,无不认为他是一个大英雄——在美国的年轻精英心中,“一个天才被美国迫害了,一怒之下来到美国的敌对阵营,把一穷二白的第三世界国家直接带飞,成为超级大国”——这种个人英雄主义叙事(虽然和事实并不完全相符)在他们看来太酷了!

显然,中国电影在这两年的票房纪录突破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肉眼可见地在类型片的创作以及电影工业化的实践上,早已和十几年前由第五代导演撑起来的商业电影时代初期那种“画面绚丽猎奇,故事不知所云”的探索期所谓“大片”不可同日而语。

电影工业几十年来死盯好莱坞大片所取得的进步(虽然客观差距还不小)似乎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中国在科技领域已经证明的结论:但凡中国人集体觉得好,并且集合全国的才俊铆足劲儿学的东西——最后就没什么难的。电影工业和其他工业比,是什么很不得了的东西吗?

当然,如果仅仅是模仿好莱坞拍关于天才的大片,不过是画皮难画骨、低配版的国产《奥本海默》罢了。《解密》在拥有了这层“大片”的皮之后需要做的是讲一个真正有“中国风骨”的天才故事。

百年家与国,燃烧天才的史诗

解读《解密》的第二重维度,藏在麦家的原著中。

麦家代表作《暗算》和《风声》在影视改编上的巨大成功让三部曲中的第三部《解密》有了不同于陈思诚其他原创剧本电影的厚度和底蕴。也只有走进麦家的原著,才能够解答我们在看《解密》电影时的部分疑惑,以及心中激荡起的那种难以名状又久久难以释怀的情感。

对于一些没有看麦家原著就走进电影院的观众来说,可能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要在一开始花很长的篇幅去讲容金珍的“家史”,去讲和破解“紫密”“黑密”并无关联的容家的祖先们——漂洋过海拥抱西洋又回来创办新式教育的第一代“约翰·黎黎”,用天才的头脑帮助莱特兄弟把飞机送上天的女中豪杰“荣算盘·黎黎”,以及刚正不阿追随真理,不惜毁家纾难的“小黎黎”,仅仅是为了说明男主容金珍不同寻常的天才出自一种“家传”吗?

电影《解密》原著小说作者麦家与编剧、导演陈思诚

翻开麦家的原著,我们得以了解,容家的历史正是原著作者在开篇很长的篇幅里浓墨书写,并在后文中也时常回顾的。

正如小黎黎在国难之中给两个孩子循循善诱地讲“国家”的意义,国,即是家,乱世中天才辈出的容家正是百年来中国历史在某个维度下的缩影。

电影的开头,是已经是知名大学校长的小黎黎(吴彦祖饰演)到访已经没落的容家老宅,发现了被弃置在老宅角落的天才少年(刘昊然饰演)取名容金珍,并把他带到身边培养。

这样的江南大家族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他们大多数靠着鱼米之乡的缫丝业起家,趁着时代的东风一面和官府军阀打交道,一边和洋人做贸易,身段灵活路路通达,一直在清末民初积累了巨额的家财。紧接着又带着真金白银来到上海滩,在上海开发还未成熟地价低廉时买下了一条又一条的街区和商铺,在江南开办轻工业工厂,成为地产大亨和民族工业家,他们的后代又在时代中带着黄金和美元移居香港和美国……

这似乎是很多那个时代“江南世家豪门”的发展路径,然而《解密》中容家走的却不是寻常路。

掌门人小黎黎支持革命军北伐得罪了军阀、支持进步力量得罪了蒋介石、不愿同流合污出来做官得罪了日本侵略者、醉心于教育事业仗义疏财而对做生意不甚关心,于是,在人们眼中,曾经显赫的江南大户容家“没落”了。

然而实际上,容家人追随本心、燃烧了自己为了一个光明的中国而默默出力。

这样的燃烧,不仅仅是容家,正是千千万万时代洪流中家庭的代表,也许在当代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看中,这样的“燃烧”太不划算,因为默默无闻、因为没有“性价比”,但事实上,很多先辈就曾经这样无言又无怨无悔地做出了选择。

有了这样的“底色”,男主容金珍的内心世界和成长主线就呼之欲出了。

容金珍这个人物是非常特别的,乍一看,他符合欧美影视作品中对于“天才”的一切刻板印象——大脑门、稀疏的头发、体格孱弱、性格孤僻、完全不懂男女情感……刘昊然把这种和他本人完全不同的气质演绎得十分到位,以至于80%的时间里根本看不出这是刘昊然,在演技上证明了自己,基本扫清了《燃冬》给他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就是这样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nerd”天才,他所经历的人生却和欧美影视作品的剧本完全不一样:

一般来说,按照好莱坞的标准风格,这样一个格格不入天才都会被安上一个“被周围的亲朋、邪恶的上司、愚蠢的体制打压和孤立”的剧本,天才本人则往往是恃才傲物、对类似家国这样的“世俗”漠不关心,只是在世俗的误解中追求向内的精神归宿。

而容金珍在开局时因为自己尴尬的身世只是一个被没落大家族扔在一边自生自灭的弃儿,当他天赋的灵光被发现,他的天才换来的是所有人的“惜才”和珍视,从小黎黎一家到希伊思一家,再到老郑、“瓦西里”等等的701所大家庭,所有人都在包容与呵护容金珍的不一般,容金珍也非常自然和丝滑地继承了家族血脉中的国家情怀,没有纠结、没有犹豫、没有彷徨也没有对于命运的自怜,而是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天才倾注到了隐秘战线。

这也是隐藏在“解密”这一具体行为背后的,电影所要表达的更宏大更深邃的情怀。

就像一个虚构的容家背后是千万个在民族危难时舍小家为大家的家族,作为男主的容金珍背后所要描写的是百年民族苦难危亡中燃烧自己才华甚至献祭自己生命的天才们,正如电影中容金珍去参加会议时没有点出名字但大家都知道是谁的那些侧面出现的“大佬”们——这是我们这个民族在激荡百年浴火重生壮烈又瑰丽的浪漫主义。

今天,被精致利己主义价值观所洗脑的人无法想象为什么像钱学森这样的人会不要别墅、汽车和知名教授的头衔,选择回到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从零开始建设,但对于像容金珍所代表的这一批天才,和百年来每一代天才一样,这样的困惑是不可理喻的——如果说百年历史中所有中国人的挣扎与奋起织就了一张众志成城的大网,而那些被称为“天才”的先进者,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更早接触西方先进思想、先进技术的人,那些智慧超群、才华横溢的人,那些英勇神武,攻坚克难的人,他们个人的光芒就像这张大网的节点上一颗颗被托举的星,这些星光在黑夜中不约而同地射向了同一个方向,足以冲破黑暗,指引光明。

容金珍的故事,不过是这场史诗中隐秘而伟大的一个缩影罢了,就像麦家的另一部作品《风声》结尾的那段话,每个人都是那个潜伏者“老鬼”,即使他们的肉体陨灭,精神将永远与我们同在。

天才在前,陈思诚在后

讨论《解密》的第三重维度,是一个我们绕不开的人物——陈思诚。

他是《士兵突击》里才华与圆滑并重的成才,是打造IP系列电影获得票房奇迹的导演,是有些自恋而被公众认为“油腻”的男人,是一个肉眼可见的狂热悬疑推理老炮却频频陷入“抄袭”和“融梗”的争议,而这一次他操刀的是一部近似主旋律的谍战题材。

电影《解密》编剧、导演陈思诚与摄影指导曹郁在片场工作

而陈思诚不出所料地把麦家的作品拍出了不同于《风声》和《暗算》的一种新东西。相对于我们熟悉的谍战片表现手法:卧底、潜伏、获取情报、斗智斗勇、武装锄奸,破解密码这项特殊的工作非常难拍——里面涉及的复杂逻辑和数学很难通过视觉语言表现,即使费力表现了观众也不容易看懂。

面对这一难题,麦家用文字的感性描述来代替复杂的运算推断,陈思诚则是用抽象的特效画面代替深邃的思维火花,在“梦境”的虚实交错中展现密码学的魅力。

这种对于“梦境”天马行空的建构就是如今高水平视觉特效工业的应用和体现,给电影带来了新要素。导演也在这部分充分放开手脚,营造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谍战超现实的、不可名状的、甚至恐怖的气氛。

敢于将这些年轻人有共鸣的先锋文化元素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放在一个中国人早已熟悉甚至在大量过往作品的冲击下有点审美疲劳的题材上,还是能够让人眼前一亮。

电影《解密》海报电影《解密》海报

《解密》给我们带来的另一重“新”则是你能明显感觉这绝对不是一个50后、60后写出的剧本,除了特效本身之外,特效和特效之外的情节传递的内容都能很明显地看出这是一个当代中国新一代人用新的时代眼光去看待那个特殊的年代,而不是50后、60后带着一种思想包袱和复杂的伤痕和刻板印象去“回忆”。

这种感觉很难一一描述,在这里只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其一,是一场容金珍解救师母和师姐的“批斗戏”。前几个月,当网飞《三体》播出后因为其过于粗糙和偏离的情节在国内引发激烈争论时,有一些人喊着“我就是为了这碟醋去吃的这盘饺子不行吗”,哪怕其他情节都是屎只要看它前5分钟的批斗戏这剧就能完胜,“你们中国敢拍吗?”,没到半年回旋镖就飞回来了。看完《解密》的这场戏,你会觉得如果不带有奇奇怪怪的目的和情结,单纯出于剧情的需要来表现,对于新一代的创作者来说,是没有什么思想包袱的。

其二,在容金珍破解黑密、笔记本丢失陷入一种梦境的混乱黑洞中时,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场景,那就是他坐在一张黑暗里的椅子上,他的两边是一左一右两个舞台:一边是披头士的摇滚乐,一边是样板戏《红灯记》,两场演出都在聚光灯下上演——大概只有今天的年轻人,才能摆脱时代的桎梏用一种客观的视角去看这两个艺术——没有土和洋的分别,也没有传统和流行的分别,更没有优秀和拙劣的分别,它们不过是1960s那个让全球青年躁动不安的狂热年代所诞生的先锋流行艺术罢了。

对于特定题材,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最佳表现形式,《解密》当然不完美,舆论对它的一些质疑和批评有各自的道理。但如果把一部电影拍得“不够完美”“不够真实”“不够正确”作为它不应该出现,或是“包藏祸心”的存在,那么只会让创作者战战兢兢,为了防范可能的风险和舆情,选择远远绕开,选择拍一些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超现实喜剧,毕竟喜剧总是赚钱容易、风险最小的题材,造成严重的同质化。长此以往又有谁来不断追求一种类型片更好的表达,去把爱国情怀或其他重要题材拍得更好看,更有水平和深度呢?当《解密》背后的争议随着电影的下映而逐渐落幕,希望更多主旋律影片的创新拍法,能从这场争议中受到正向的启发和激励,而不是相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8-26 富特科技 301607 14
  • 08-23 速达股份 001277 32
  • 08-23 益诺思 688710 19.06
  • 08-20 成电光信 920008 10
  • 08-19 佳力奇 301586 18.0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