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4月8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确保信贷投放增量扩面的前提下,力争总体实现2022年银行业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2021年有所下降。
明确全年工作目标
《通知》从总量、结构、成本、制度设计等方面对全年的相关工作予以明确,并确定了六大方面21项任务。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这些内容主要是在继续落实好此前出台的小微、民营企业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小微、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同时推动支持小微、民营企业政策机制常态化,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通知》紧扣高质量发展和小微企业纾困恢复的迫切需要,细化了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要求。同时,《通知》进一步强调,小微票据贴现应基于真实的资金周转需求,防止通过突击贴现造数据满足监管的小微融资需求。
“突出定向政策反映出目前金融在支持小微、民营企业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周茂华进一步指出,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内外环境更为复杂,部分企业经营压力较大,尤其是抗风险能力相对弱的小微企业,政策需要适度发力对冲,从而稳定市场信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增强小微贷款可获得性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发展普惠金融要构建和完善多层次普惠金融市场体系。一是要发挥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各自优势;二是要明确大中小金融机构的不同定位。
《通知》明确提出,要完善多层次小微企业信贷供给体系,并就不同类型的银行给出目标。其中,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要进一步健全普惠金融事业部的专门机制。地方法人银行则要将服务小微企业作为自身改制化险、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切实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着力提高普惠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占比。
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要继续深化完善与商业银行合作的小微企业转贷款业务模式,探索开展对小微企业的直贷业务。
在增强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方面,《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产品创新力度,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及其合作担保机构有序开展总对总的“见贷即保”批量担保业务,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信贷支持,合理分担贷款风险。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首贷户贷款提供担保。鼓励保险机构稳步开展小微企业融资性信保业务,对优质小微企业给予费率优惠。
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能较好对企业信用进行保护,有利于更好地支持民生发展。为应对疫情冲击,人民银行于2020年6月1日发布了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即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旨在通过适当提供人民银行资金支持,推动银行积极办理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2021年3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进一步延至2021年底。《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做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的接续转换,进一步推广“随借随还”模式。
“接续转换就是避免出现此前小微企业还本付息支持政策到期后出现断贷、抽贷等情况,针对目前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内外经营环境,需要机构继续加大小微、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做好此前延后还本付息、直达政策接续与转换,从而进一步加大小微、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周茂华表示。
改善金融资源投放不均衡问题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仍存在不平衡性,《通知》着力改善金融资源投放的区域均衡性。
《通知》明确,银行保险机构要发挥金融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撬动作用,积极参与做强地方特色行业产业,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制订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计划,要向欠发达地区的一级分行压实信贷投放任务,并优先满足辖内相对欠发达地区的信贷需求等。
《通知》强调,银行保险机构要围绕保就业保民生任务,对新市民、个体工商户、依法无需申领营业执照个体经营者的金融需求积极响应,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性,扩大金融覆盖等。
“目前,我国约有3亿新市民,这个庞大群体对养老托幼、买房租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融资需求是巨大的。提升金融服务供给质效,推动普惠金融,有助于释放巨大市场需求潜力。”周茂华表示,同时可通过金融牵引,带动资源向欠发达地区集聚,促进区域要素的有序流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布局,带动地方就业与收入增长,促进内循环,提升经济效率。
《通知》还就落实“推进涉企信用信息整合共享”任务专题进行了部署。董希淼认为,对中央和地方政府来说,重要的是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地方政府要建设好区域性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大数据平台,这样才能真正赋能金融机构。
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连续4年实现高速增长,截至2022年2月末,贷款余额19.67万亿元,同比增长22.16%,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1.15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的户数达到3450.58万户。2022年前两个月,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57%,自2018年一季度以来保持稳步下降态势,已累计下降2.24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王婉莹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