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经济发展韧性持续显现 专家:下一阶段要做好跨周期调节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

8月份经济发展韧性持续显现 专家:下一阶段要做好跨周期调节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
2021年09月16日 06:45 金融时报

  8月份经济发展韧性持续显现 专家:下一阶段要做好跨周期调节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本报记者 徐贝贝

  9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8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受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汛情冲击以及上年同期基数抬升的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但从累计增速来看,主要指标依然保持较快增长。1至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1%。

  总体来看,8月份,经济运行延续恢复态势,但同时存在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比如基建投资增速回落、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较7月份显著下滑等。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当前稳增长信号已经释放。我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空间充足,可以应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接下来,稳增长的政策效应会逐步显现,特别是投资增长动能将会修复。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下一阶段,宏观政策要继续加大力度,提振内需。在财政政策方面,适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进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在货币政策方面,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并把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

  经济运行延续恢复态势

  8月份经济数据反映了经济运行的哪些特点和趋势?9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综合来看,我国经济运行延续恢复态势,经济发展韧性持续显现。

  具体来看,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其中,1至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两年平均分别增长6.6%和6.2%。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1至8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低于全年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国际收支继续改善,货物进出口增长较快,贸易顺差扩大,服务贸易逆差缩小,利用外资持续增加。

  经济运行“稳”的基础不断夯实。上半年,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前8个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3.7%,总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时,经济内生动力增强,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进出口表现较好,中小微企业生产有所改善。

  经济运行“进”的因素也在持续累积。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的生产和投资增长较快。1至8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13.1%,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长17%。一些技术含量高、绿色低碳的新产品快速增长。1至8月份,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7倍和63.9%。

  制造业投资增长超出市场预期也同样值得关注。1至8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5.7%,高于全部投资增速6.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为3.3%,自1至5月份由负转正后逐步加快。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静文表示,制造业投资增速加快是大宗商品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促进技改投资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相关政策、以及出口回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建投资或将有所改善

  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和汛情等自然灾害对经济运行的冲击有所显现,经济恢复基础仍需巩固。

  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比上月回落6个百分点。据付凌晖介绍,由于疫情、汛情多点发生,居民出行减少,暑期消费受到一定影响。另外,上年同期基数升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下一阶段,就业保持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增加有保障、企业效益保持较快增长等都有助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1至8月份,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2.9%,增速较1至7月份降低1.7个百分点。王青表示,上半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推迟发行,财政支出进度滞后于往年,部分基建项目投资随之放缓。考虑到短期内专项债发行将会继续提速、部分资金会在今年形成实物工作量以及疫情扰动消退等,9月份,基建投资增长势头或将有所改善。

  此外,付凌晖针对PPI(生产价格指数)等多个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他表示,一方面,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然保持高位,近期涨幅虽有所回落,但走势还存在不确定性。国内部分上游行业产品供求关系比较紧张,价格存在上涨压力。另一方面,国内保供稳价措施逐步显效,一些大宗商品价格涨幅有所放缓。综合来看,PPI短期内可能高位运行,未来走势还需要观察。

  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

  我国经济保持稳定恢复还有很多有利因素。付凌晖表示,一是中国产业升级发展态势明显;二是国内内需支撑有力,消费拉动效应将继续显现,基建投资以及制造业投资有望改善;三是改革开放红利持续释放,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高水平开放稳步推进;四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继续显效。

  多位专家表示,面对经济运行中的诸多风险挑战,下一阶段,还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宏观政策要做好今明两年跨周期调节,确保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扩需求、稳增长持续显效。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较大,专项债发行及财政支出进度需要加快。若年内完成全年专项债和财政支出目标,将对经济起到显著的提振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则要把握好政策时效,更加注重结构性调节,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政策支持。

  王静文表示,从近期多场重要会议的表态来看,稳增长的政策意图不断释放。接下来,预计财政政策将积极发力。截至8月末,新增地方债和新增专项债分别留有17913亿元和16346亿元额度等待发行,预计后续发行速度将进一步加快。目前,四川、陕西等多地已开始部署2022年地方债准备工作,明年专项债可能会前置发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桐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17 新瀚新材 301076 31
  • 09-17 星华反光 301077 61.46
  • 09-16 君亭酒店 301073 12.24
  • 09-16 中捷精工 301072 7.46
  • 09-16 华尔泰 001217 10.4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