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4日23:16 一财网

CBNData年度洞察 | 紧盯信用红利 芝麻信用积极推进免押金计划

高歌

信用已经成为全世界的通用语言,也是良好的社会关系建立与延续的重要基础。

“我们都知道芝麻信用分数每月定时更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数据是,平台的用户平均每月打开月度评分的次数为2.5次,这说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意识到信用的重要性,并主动管理自己的信用。” CBNData首席数据分析师杨钦在解读《2017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大数据》时表示,在数据与场景的碰撞过程中,信用评估体系正日臻完善。

12月20日,由第一财经、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主办的“未来狂享曲·2017第一财经数据盛典”在北京举行。

在芝麻信用副总经理李丛杉看来,消费升级的特点与现有状态之间的矛盾,催生了信用经济这一新经济形态。在移动支付和信用机制的双重驱动之下,信用+生态将在下一个十年释放出巨大的商业红利。

根据阿里内部的统计数据,目前中高端商品的消费金额占比超过34%,在5年前这一数字则不足10%,同时这5年,网络零售额的绝对值增长了约4.8倍。绝对值和中高端消费占比的双增长表明消费者对品质追求的升级。

个性化需求也呈现出增长态势,大工业生产线上的产品越发不受年轻消费者青睐,在某一时点或某个情境下,他们对内容、服务、品牌等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

此外,消费者对消费服务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据阿里相关数据统计,有将近79%的消费者在享受共享租赁或其他共享平台服务时,对服务体验十分关注。

“需求升级和服务升级,必定会催生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信用经济概念由此提出。”李丛杉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于以资金为介质进行资源配置,在信用经济语境下,可以通过信用体系,基于个人信用直接进行资源分配,这解决了消费升级带来的新需求与现状之间的矛盾,形成了新的“信用+”生态,这体现出了高效普惠的特点,给用户带来了极致的体验。

历经PC时代的信息生态,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电商生态和内容生态,进入互联网下半场,李丛杉认为,我们需要的是产业互联网化,连接人和新服务,只有将两者更好地结合,“互联网+”才真正实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建立起系统化信任,作为创新服务模式健康发展的信用运营能力的保障机制,使整个产业得到健康快速规模化发展。当人口红利、技术红利衰减,流量红利失效时,“信用+”则会带来信用红利时代。

目前比较直观的例子就是“信用+共享经济”。

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共享经济实现的交易额就达到了3.4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平台企业的数量也已经超过了1000家,参与共享的人数达到了6个亿,提供服务的人数约为6000万。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预计至今年年底,我国共享经济的交易规模将达到4.5万亿元。

脱胎于传统租赁,不少共享经济平台目前仍会收取一定数额的押金。在芝麻信用看来,“依靠押金的商业模式不可持续,押金是缺乏信任的产物,企业不能将押金作为现金流,也不能用消费者让渡利率的方式获取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加紧机制异化并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带来许多聚集性风险,所以亟需建立‘信用+共享’机制以打破信任的门槛。”李丛杉对第一财经表示。

基于此,芝麻信用正积极推进免押金计划,为除共享单车、充电宝之外的更多应用场景提供支持。

据李丛杉介绍,芝麻信用目前已经覆盖了21个行业,提供300个以上的品类的免押金服务,覆盖了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有近2600个商家加入到了芝麻信用的免押金计划,其中50家行业top的商户率先免押,并出现了6种创新的商业模式。据统计,每个接入信用体系的商家,平均月订单增长率达到61%,用户数的增长率也有近90%。目前为止,芝麻信用已经累计为4000万用户免去了425亿押金。

不容忽视的是,在信用市场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巨大的红利背后也会衍生出负面问题:伪造各种数据,试图刷高芝麻信用分。

对此,李丛杉对第一财经表示:“我们的攻防措施和技术能力已经非常强大,利用机器学习等的人工智能技术,可将‘刷分人群’甄别出来,并将其拒之门外,相关技术还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中。”

李丛杉称,芝麻信用将用户隐私保护放在首位,除非个人授权,自愿进行定向透露,用户隐私安全是有完善的机制进行保证的。最终整个社会实现自我约束的系统性信任,“让人人彼此相信”。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