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24日10:45 新浪财经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

  新浪财经讯 “2017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于8月24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未来银行之路:回归与发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出席并做主旨发言。他表示,商业银行要服务实体经济,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大与小的关系,大企业和小微企业以及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二是新与旧的关系,加强对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支持。三是促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防范黑天鹅和灰犀牛等。四是处理好企业党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以下为演讲全文:

  各位嘉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感谢新浪财经邀请我参加本次论坛。借此机会,我想围绕“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谈一点个人的认识和思考。

  一、对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几点认识

  在上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做好金融工作提出了四条重要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金融要“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对商业银行来说,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深化对经济金融辩证关系的认识,进一步回归本源,专注主业,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是要处理和把握好四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要有活力,要有竞争力,不仅需要“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也需要“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商业银行在积极支持大项目、大企业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把履行社会责任与商业化经营统一起来。

  二是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在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的同时,商业银行也要加强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支持,特别是对制造业的支持。做到有取有舍、有保有压、有进有退,促进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

  三是处理好“促发展”与“防风险”的关系。一方面,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担负起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责任。另一方面,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仍呈上升趋势,既要防范“黑天鹅”,又要防范“灰犀牛”。因此,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需要在促发展和防风险之间做好平衡。

  四是处理好企业党建与业务发展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银行业是党执政兴国的金融重器,在实体经济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只有深入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才能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政治上保持清醒、行动上保持定力,确保银行业改革发展不偏离服务实体经济的大方向。

  二、以服务供给侧改革为核心,做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者

  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邮储银行秉持服务国家战略、勇于担当的大局意识,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特点和优势,坚持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改革、积极创新、回归本源、专注主业,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创新金融资源供给方式,支持“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一方面,顺应经济转型升级需求,我们主动将信贷资源投放与国家重点支持领域紧密衔接。按照“有扶有控、有保有压”的原则,严格控制“两高一剩”、僵尸企业和过剩产能的信贷投放。但对于生产技术先进、市场竞争力较强、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困难的煤炭、钢铁支柱型企业,继续给予支持,帮助其渡过难关。另一方面,顺应“社会融资股权化,债务融资资本化”发展趋势,邮储银行积极探索构建新型银企关系,创新运用信贷+非信贷、股权+债权、商行+投行等方式,整合各类资源,服务企业多元化金融需求,帮助企业降杠杆。我行积极发挥资金优势,重点支持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相关贷款余额已达6400亿元。同时,我们还通过市场化方式,积极认购国家专项建设债券7780亿元,用于扩大有效投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专注“三农”和小微企业,服务“补短板”、“降成本”。服务“三农”、中小企业是邮储银行的根基和优势所在,也是我行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和根本动力。一方面,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持续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按照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我行于2016年9月8日成立三农金融事业部,围绕“专业产品、专业服务、专业团队”的建设目标,建立了“七个独立+两个倾斜”的运行机制。截至今年6月末,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达1006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76亿元,增幅达19.98%。其中,个人经营性贷款结余4519亿元,在15家全国性银行中排名居于首位。另一方面,以优化服务模式为引领,重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针对小微企业金融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客户,提供循环贷、年审贷、无还本续贷等产品,缓解企业“倒贷”压力,最大限度地帮助小微企业节省利息开支、降低转贷成本。同时,推进“融智+融资”综合服务。我们与团中央等机构合作,连续八年举办创富大赛,支持35万年轻人创业,带动就业近百万人,为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创业青年和小微企业搭建了集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商业模式交流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截至今年6月末,我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6885亿元,本年累计发放3690亿元,贷款客户达到160万户,较上年同期增加20万户。

  三是推动金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金融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手段,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深刻理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基础上,我行充分发挥网络、资金和专业优势,逐步探索出一条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产品创新为基础、以风险分担为保障的金融扶贫新模式。按照“一行一策”的思路,在全国建立100家金融扶贫示范支行,因地制宜开展金融扶贫工作。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创新推出了金额5万元以内、期限3年以内、免抵押免担保的扶贫小额信贷专属产品“惠农易贷”,加大扶贫小额贷款精准投放力度。通过构建“银行+政府+农户”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创新多方风险分担模式,探索建立金融扶贫商业可持续发展机制,有效解决了贫困户抵押担保难题。

  例如,在宁夏固原市蔡川村,我们通过与专业合作社合作,发挥村干部“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将偏远贫困地区“熟人社会”优势与小额贷款产品有效衔接,建立了银行信用与农村熟人信用的对接机制,解决了贫困户抵押担保物难题。从2008年的60户、100万元贷款起步,我行已在蔡川村累计发放贷款1.1亿元,有效促进了蔡川村整村脱贫致富。

  成立十年来,邮储银行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也实现了自身的进步和跨越。截至今年3月末,邮储银行资产规模达8.5万亿元,位居中国商业银行第6位;贷款总额突破3万亿元,增速连续八年居大型银行首位;利润增长率、资本回报率等关键指标均处于国内同业优秀水平。与此同时,不良贷款率为0.85%,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仅为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拨备覆盖率达280%,超出行业平均水平100个百分点。

  三、不断提升邮储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内生动力

  邮储银行之所以能够实现服务实体经济与推动银行转型发展同步共进,主要得益于“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持续深化改革。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邮储银行坚持全面深化改革,顺利完成了国务院确立的“股改—引战—上市”改革路线图,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储汇机构到现代商业银行的历史性转变。通过扎实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为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二是坚持战略定位不动摇。中国不缺银行,尤其不缺大银行,但是缺有特色的银行。商业银行要深度参与服务实体经济,必须结合自身特点,认清自己的优劣势。邮储银行有四万个网点,其中71%的网点下沉在县域及农村地区,在成立之初,我们就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特点,确立了“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致力于打造一家有特色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

  三是坚持加强风险管控。商业银行在服务“三农”、小微企业的时候,面对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怎样有效防控风险。早在邮储银行成立之初,我们就立足国情行情,明确并坚持“适度风险、适度回报、稳健经营”的风险政策。这一风险政策,继承了民国初期邮政储金汇业局的经营方针,即“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这16字方针与我行“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定位高度契合,更顺应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得益于风险防控工作的扎实开展,邮储银行在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始终保持了良好的资产质量。

  四是坚持加强科技支撑。信息化、数字化已成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建行伊始,我们就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确立了“科技引领”的信息化战略,全面践行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和金融安全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信息化银行建设之路。同时,我们高度关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积极推动金融与生活场景融合、线上与线下融合,提高数据挖掘分析和响应能力,实现精准营销、精细管理,专业运营和有效风控,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今天我就谈这么多,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张瑶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