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21日21:26 一财网

参会报名:由新浪财经主办的银行业年度盛典“2017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暨第五届银行综合评选颁奖典礼”定于8月24日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大酒店举行,敬请期待。[报名入口]

  (原标题:适应价值重估的时代)

  基础工业品涨价潮波澜壮阔,这将是中长期的价值重估。中国经济需要调整自己,以适应这个价格长期中高位运行的新时代。

  涨价潮来势凶猛: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的7月份部分商品价格及指数显示,全国钢材价格指数为90.63,比上月上涨4.30点,比去年同期上涨28.12点。全国有色金属价格指数为83.00,比上月上涨3.06点,比去年同期上涨14.20点。与此同时,受下游需求推升,煤炭价格的涨势更加强劲。今年5月以来,进口煤炭均价在上升。5月进口均价在每吨520元左右,7月达到每吨接近600元水平。进入8月,价格仍在上升。根据 CCTD数据,在8月4日、11日,每吨5500大卡进口煤价格分别报收651元、652元。

  跟环保督查密切相关的化工品领域,涨价潮更加明显。以重点产品环氧丙烷为例,上周环氧丙烷华东市场价大涨18.1%至13700 元/吨,两周累计涨幅达30.5%。有报道称,山东地区滨化、大泽、三岳及天津大沽等装置检修或降低负荷运行,其中蓝星东大9 万吨或面临永久性关停,市场供应持续紧张,部分检修装置复产对整体供应面影响不大。受此影响,软/硬泡聚醚华东价格上周分别上涨3.6%/10.2%至14250/12650元/吨。与此同时,化工领域重点产品分散染料等价格也不断上调。

  这一轮涨价的原因很清晰:去产能和环保督查带来减产停产,促使基础工业品价格重新发现、向正常水平回归。前些年的粗放式扩张,实际上人为形成了低于合理水平(即扭曲了的)基础工业品价格。如今,随着去产能、环保限产等政策的推进,产品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同时,对应的股票价格也在上涨,这本是正常的经济信号。

  2012~2017年,过剩产能出清的轨迹十分清晰:黑色、有色等上游采掘行业产能投资大幅下滑,部分年份负增长;钢铁、有色、建材等中游行业产能投资大幅下滑,部分年份负增长;化工、造纸等中下游行业产能投资大幅下滑,部分年份负增长。

  环保方面,环境督查力度前所未有,《环保税法》实施准备工作正在推进,种种举措,都指向“绿水青山”的目标,同时也意味着工业品的价格必须包含环保成本,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倾销廉价产品,而将污染成本转嫁给社会。显然,环保成本的上升,将是长期、不可逆的。

  尽管不排除涨价有资金炒作的因素、有对环保督查过度解读的因素,但价格回升的中长期趋势是明确的。对上述企业来说,它们迎来了有利润的新时代,而这个新时代不会昙花一现,因为此“利润”只是正常合理的利润,以前占用免费资源、罔顾环境污染时代的利润,才是扭曲和不正常的。

  “涨价”“断货”已经成了企业家微信朋友圈的热门词汇,至于如何应对,则并不容易回答。经济链环环相扣,这一价值重估,将会对下游以及整个中国经济产生影响。

  下游制造业企业成本上升,压力显然因之增加。国家统计局的CPI数据显示,下游的生活资料价格上涨幅度仍然较低,说明涨价向下游传导不明显。显然,对下游企业来说,未来将是艰苦的。如何消化成本上涨的压力?这是摆在许多企业面前的课题。

  成本上升,显然最终将推动通货膨胀。如何消化通胀压力,以及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则是摆在政府决策者面前的课题。

  近期,研究界在热议“新周期”是否到来。“新周期”是否到来仍有疑问,但经济升级尚未完成、新动能尚且不足则并没有多大疑问。基础工业品涨价是向正常水平回归,同时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所必经的一段路程,需要尽早准备应对。

责任编辑:张瑶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