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上海自贸区 可进一步探索 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

  胥会云

  为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上海自贸区”)将继续推动服务业、制造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在增值电信、职业技能培训、旅游服务等领域形成规模集聚效应。

  7月19日,上海市政协举行十二届三十七次常委会议,围绕“对照最高标准,深入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主题协商议政,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在会上作了上述表示。

  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上海自贸区的一大制度创新。按规定,凡是在负面清单之内的非禁止投资领域,须进行外资准入许可。但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在自贸试验区内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实施管理。

  自2013年设立至今,上海自贸区已推出4张负面清单,且长度不断缩短。从2013年实施的第一张负面清单190项特别措施,2014版减少到了139项,2015版则进一步缩短到了122项。

  而今年7月10日起实施的2017版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了限制性措施,减少了10个条目、27项措施,进一步扩大了投资领域的开放度,增强了外资准入的透明度。

  翁祖亮称,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自贸区累计新设立企业4.8万户,其中新设外资企业8000多户,超过95%的外商投资项目是在负面清单以外以备案方式设立的,累计实到外资154亿美元。

  与此同时,上海自贸区还率先实施服务业和制造业两批54项扩大开放措施,累计落地企业2112家。

  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的缩短,新的产业扩大开放,都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密切相关。综合来看,这些特别管理措施减少的领域,多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

  此外,6月28日,上海还发布了全国首张自贸试验区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负面清单指引,大幅提高了金融服务业开放的透明度,为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提供便利。

  “从上海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大趋势来研究,我们认为还可以进一步探索缩减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张新生说。

  张新生说,在上海自贸区里可以更好地建立内外资一致的市场准入制度、对内外资申请业务牌照和资质统一审核标准和时限,同时研究影视后期制作、文物拍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外方股比、外资证券管理公司外资股比、增值电信对外资开放范围等可争取减少的负面清单条款的特别管理措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具体管理办法,积极向国家争取先行先试。

  (实习记者龙雨蓓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