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见习记者 顾月 北京报道

  从年初开始发行量一直低迷的债券市场出现了回暖迹象。

  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6月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显示,6月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3.7 万亿元,环比上月,大幅度上涨27.6%。其中,除金融债券、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小幅减少外,国债、公司信用类债券、同业存单发行债券均有较大幅度上涨。

  多位分析师认为,6月债市回暖的主要原因有经济通胀出现下行拐点、银行同业去杠杆进入下半场、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改善短期流动性以及金融监管压力有所缓和等。但是,多位分析师对后续债市走向的判断则出现分化,如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维持“债市慢牛”判断,而兴业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唐跃则是中性偏谨慎的预期。

  债券发行量多增8000亿

  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6月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显示,6月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3.7 万亿元,环比上月多增8000亿元。分部门来看,6月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4108亿元,环比上月增长1602亿元,同业存单发行2万亿元,环比上月增长8000亿元,是本月债券市场发行量上升的主力。

  “6月债市回暖的主要原因是在MPA考核之后,商业银行理财资金再次进入债券市场,修复了此前的供需矛盾,”华融信托研究员袁吉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下半年随着银行、保险、公募基金等资金再度入场,相信债券市场会逐步回暖。”

  “6月的资金面整体较为平稳,说实话,比我们预期的好很多。”某城商行交易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同业存单来钱快,而6月资金面没有那么紧,机构则可以去投资投资非标、债券等近期收益高的产品。”

  “虽然6月公司信用债发行量有较大幅度提升,但目前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仍然受到抑制,只能不断向银行信贷融资转化。近期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直接融资的重要性,但上半年的直接融资其实是大幅度萎缩了。随着下半年监管政策趋于缓和,相信企业债券市场发行量会是上升趋势。”袁吉伟表示。

  另一方面,6月较为宽松的市场流动性也促进了货币市场成交量扩大。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94%,较上月上行6个基点。货币市场成交共计63.8万亿元,同比下降 1.9%,环比上涨17.2%,质押式回购、买断式回购、同业拆借均呈现环比大幅度上涨。

  市场预期分化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监管趋缓的预期,但我个人认为下半年监管趋缓的可能性不大。虽然近期流动性较为平稳,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再三强调经济去杠杆,企业去杠杆,从而引发的市场基本面、债券供需就是偏紧的。”唐跃表示。

  而市场出现监管政策趋缓预期的原因,一是6月央行整体维持流动平稳,净投放达400亿元,且最多一周(6月12日到6月18日)的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却高达4100亿元;二是社会融资中的非标业务再次上涨,据央行公布数据,上半年信托贷款增加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03万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5696亿元,同比多增1.85万亿元;三是监管部门喊话“不会因为处置风险而产生新的风险”。

  一位就职于某中型资产管理公司的债券投资研究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上半年债券市场走弱的时候,其实整体收益率是相对较高的,这也是银行发同业存单后购买债券的原因。一些机构也会在那时配置。“但我认为目前监管对去杠杆问题是明确的,考虑目前债券的收益率水平,其后续调整幅度或有限,认为下半年慢熊可能性较大。”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发文表示,在监管协调2.0、央行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下,认为下半年债券市场为“震荡慢牛”。“7月17日、18日央行两次向市场进行逆回购操作,释放流动性,对冲资金紧张。财政部也进行10年期国债随卖做市,中标收益率为3.4787%,低于活跃券的3.58%,满足市场的需求。这都表明在监管协调2.0背景下,货币政策与监管的组合应当是‘严监管+平货币’,没有再进一步通过收紧货币政策去杠杆的必要。”

  招商证券固收团队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当广义货币增速下降,资产价格走势就会开始回归到基本面。因为债券市场受到“政策去杠杆”的边际冲击逐步减少,表现会趋于稳健。而下半年随着去杠杆效果的初步显现、信贷需求回落以及机构对监管预期趋缓,商业银行对债券的投资力度可能显著加大,银行资金大概率将回流债券市场。

  (编辑:李伊琳,邮箱:liyil@21jingji.com)

责任编辑:刘金磊 SF113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