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19日14:44 钱生钱

  余额宝是否还会继续“膨胀”?

  金融去杠杆已经成为改革中的热词。在上期杂志中,我们着重介绍了美国是如果利用金融手段化解了2008年金融危机。放眼望去,欧元区也遭受了严重的经济危机。那么,欧元区是如何去杠杆的呢?让我们继续举一反三之旅。

  欧洲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之前的较长时间里保持扩张。在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欧元区非央行的货币金融机构总资产增速从2002年开始攀升,到2007年底总资产增速达14%,而总资产规模也接近30万亿欧元,较2000年翻了一番。危机前,欧元区货币金融机构的银行间借款占总负债比重超过20%,整个非存款类负债在总负债中占比超过65%,且非存款负债扩张快于存款增速,这表明银行扩张更多是主动负债在驱动。然而,接踵而至的危机,给大举扩张的银行业当头一棒。金融危机使得欧洲经济遭受重创,2007-2008年爱尔兰、西班牙等国房地产泡沫破灭,紧接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银行资产质量严重恶化,坏账激增,希腊的银行不良率从金融危机前的5%直奔35%,意大利、爱尔兰、西班牙的银行不良率也都从不到1%的低位大幅飙升。

  面对银行业危机,欧洲加强了监管要求,促使商业银行收规模、去杠杆。欧元区非央行的货币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从2009年开始基本停止扩张,欧债危机后,总资产更是从30万亿收缩到25万亿。2010年欧盟就要求接受政府注资的银行都必须提交重组计划,推动银行去杠杆、收缩非核心业务。银行业主动负债比重明显下降,非存款负债占比从67%下降到58%,其中银行间存款占比从21%降到18%。之后,欧元区主要商业银行的杠杆率显著降低。例如,法国农信银行的短期借款与回购2008年时几乎增至其存款的两倍,但2009年后迅速回落,存款则稳步上升。西班牙桑坦德银行虽拥有大量存款,但2003年短期借款和长期债务的总规模也超过存款额,且长期债务大幅增加,但从2009年至今,桑坦德的存款从3000亿欧元翻倍到6000多亿,而短期借款和长期债务却没有增长。

  与此同时,银行资本充足率也大幅提升。2011年欧盟将大型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要求提高到9%,欧元区银行不得不减少和出售非核心资产、补充权益,来满足要求。2008年之前欧元区很多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都不足8%,2012年大多数银行已达11%,而到2016年部分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甚至提高到13%以上。

  此外,欧元区还对银行业启动了统一监管,并设立了银行业的清算规则,股东和债权人需要首先承担风险,而政府不会轻易救助。2014年欧元区启动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SSM),由欧央行直接监管欧元区银行。2016年欧盟《银行复苏与清算指令》(BRRD)生效,要求危机银行的股东和债券持有人首先承担银行损失的风险,这给破产银行的处理提出了方案与清算规则,并使得政府不会轻易出手救助面临倒闭的银行,强化了银行业的出清机制而减少政府的信用背书。

  经历了监管整顿,大多数银行从依赖于资金杠杆的投资银行业务转向了零售业务,回归到传统的商业银行模式。欧元区存款占货币金融机构负债的比重从2009年的31%上升到了如今的41%,杠杆大为降低。大多数银行的零售业务收入份额也较危机前扩大,意大利裕信银行的零售收入占比从33%提升到了60%,法国兴业银行和德国商业银行的零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也提高了近20%。银行业去杠杆,最终脱虚向实,信贷回升,支撑了欧元区的经济复苏。

  希望前车之鉴不要在我国重蹈覆辙,同时希望国外成功的去杠杆手段能为我们所用。在下期文章中,我们会为大家详细介绍日本的去杠杆经验。取长补短,去粗取精,这才是一个包容性大国应该做的。(文/运帷 图/网络供图)

责任编辑:李艳霞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

杂志精选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