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孙麒翔 林杉)百丽国际私有化一事备受业界关注。7月17日晚间,百丽国际发布公告称,私有化方案获股东特别大会通过,超过98%的公司股权支持私有化方案,7月18日为最后一个交易日,7月27日百丽国际将正式退市。

据悉,2017年4月28日,由高瓴资本、鼎晖投资及百丽执行董事于武和盛放组成的财团,向百丽提出私有化要约,将以协议方式,以每股6.3港元收购百丽所有已发行股份。私有化交易完成之后,高瓴资本将拥有百丽国际56.81%股份,鼎晖投资持有12.06%的股份;包括百丽执行董事及体育部总裁于武、执行董事及新业务事业部总裁盛放在内的公司参与要约收购的管理层将拥有余下的31.13%股份。百丽创始人、董事长邓耀和首席执行官盛百椒将抛售持有的全部股份,彻底从百丽国际退出。二人通过其所控制的实体共计持股25.74%,套现金额将高达130余亿港元。

百丽将以约531亿港元的估值从港交所退市,曾经市值曾超千亿港元的鞋王不得不接受市值大幅缩水这个的事实。

作为一家最早在中国大陆做内销的鞋类品牌,百丽国际自1995年就着手于建立品牌的零售网络,在零售市场并未完全打开时,以独家代理的方式扩张零售网络。2004年,百丽就已经领先开放了约1680家零售点。2006年百丽营业收入达53亿港元,并于2007年在香港上市,上市后增长势头迅猛,到2011年营收达到290亿港元,五年间营收增长超两番,同期净利润从9亿港元增长到42亿港元。2010年至2012年间,百丽国际旗下品牌的门店数量每年净增约1500家。财报数据显示,百丽国际鞋类业务门店最多时曾达到14128家。在此期间,百丽国际的净利润也以2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百丽国际也曾连续12年居于中国女鞋销售榜冠军,曾占据了女鞋市场的半壁江山。

近年来,由于电商以及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百丽国际产品形象老化、产品更迭慢等老生常谈的问题,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百丽表现不尽如人意。自2015年净利润首次出现下滑后,关店、业绩下滑成为鞋王主旋律。3月19日,百丽国际发布了2016/2017财政年度盈利警告显示,截至2017年2月28日,董事会预计百丽国际净利润同比减少约15%-25%,主要是由于鞋类业务表现持续疲软;同时,鞋类业务的收入、毛利以及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明显。

对于百丽国际是否回到A股上市,盛百椒称,要约方并未讨论A股上市事宜,百丽国际重回资本市场时间仍是未知数。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