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金民 成都报道

  A股市场正在一个令人困惑的状态下运行。

  5月23日,金谷源(000408.SH)披露,公司已获深交所同意,成功“摘帽”。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2016年金谷源之所以能够扭亏,就在于中国第二大氯化钾供应商藏格钾肥对其进行了借壳。

  公司完成蜕变之后,上一年度实现净利润9.11亿元,连续第二年超过行业龙头老大盐湖股份(000792.SZ)。

  然而,即便收获如此利好,5月23日该股复牌仍遭遇跌停,出乎市场预料的同时,也让一群参与重组配套募资的机构悉数被套。

  深圳龙腾资产研究员黄向阳直言:“现在重组失败会下跌,重组成功也跌,摘帽还是跌,对投资者信心的打击实在太大。”

  重组后麻雀变凤凰

  金谷源的摘帽申请于5月17日递交,获深交所审核同意后,按照规定,5月22日停牌一天,5月23日恢复交易。

  看上去这项工作推进得异常顺利,事实上,公司上下为此花费了大量精力。申请摘帽之前,他们首先便要应付一项检查。

  4月,青海省证监局受中国证监会委托,曾对金谷源进行了核查,这项核查与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有关。

  原来,金谷源本名叫河北华玉,公司早在1996年就已上市,主业为陶瓷;历经数次重组、更名,业绩仍无起色,最终仅靠着贸易勉强维持运营。直到2014年公司才算迎来了曙光。当年12月,他们推出一份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决定让藏格钾肥借壳。

  资料显示,藏格钾肥成立于2002年11月,注册在青海省格尔木市。依托着察尔汗盐湖,公司主要生产氯化钾,产能为200万吨/年,在行业内仅次于盐湖股份,排第二位。

  藏格钾肥的这次借壳异常耗时,直到2016年1月才拿到批文,2016年7月完成。最终,上市公司也仅是收购了藏格钾肥99.22%的股权,而非100%;剩余0.78%掌握在另一股东青海中浩天然气手里。

  公司实现了从麻雀到凤凰的蜕变,藏格钾肥的实际控制人肖永明为此做了极高的业绩承诺:2016-2018年藏格钾肥的扣非净利润将分别不低于11.45亿元、15.02亿元、16.27亿元,若未实现,将先用股份、后用现金予以补偿。

  “藏格钾肥确实有这样的底气,要知道中国有一半的钾肥需要依赖进口,近两年盐湖股份的氯化钾毛利率一直维持在70%以上,都快接近五粮液(000858.SZ)了。”黄向阳表示。

  氯化钾行业还有着极高的门槛,因为资源有限,并非任何企业都能涉足。为了投资这种项目,东凌国际(000893.SZ)被迫前往老挝掘金,目前装置产能仅有10万吨/年。

  青海省证监局的检查可理解为对重组进行验收,为此,金谷源特地成立了以董事长肖永明为组长、总经理肖瑶和副董事长曹邦俊为副组长的迎检领导小组,提前下发了文件,要求各子公司和各部门主动配合检查。

  摘帽行情失灵

  股票简称由“*ST金源”变更为“金谷源”,日涨跌幅限制从5%变为10%。目前,金谷源尚须处理部分历史债务问题,便可成为一家正常的上市公司。

  公司董事会秘书蒋秀恒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我们之前公告过,这项工作现在已经完成了90%。”

  然而,5月23日金谷源摘帽复牌后便低开低走,上午还没收盘便已跌停。5月24日,该股走势仍旧不佳,盘中一度下跌接近7%,直到收盘才有所收敛。两天的下跌便让8家机构、1位大户遭“活埋”。

  原来,藏格钾肥在借壳金谷源时,还曾募集了部分配套资金,总额约20亿元,主要用于扩建40万吨/年氯化钾。

  蒋秀恒表示:“装置已于去年底投产。”《华夏时报》记者翻阅了金谷源2016年年报,确认项目已实现净利润6766.35万元。

  金谷源的这项募资工作于去年9月完成,发行股份数量为1.33亿股,发行价格为15元/股。包括方正东亚信托、华福证券、财通基金、东海基金等在内的8家机构,以及一位来自四川荣县高山镇的自然人吴德华获配了股份。以5月24日的收盘价计算,目前这些股东的被套幅度约为11.4%。

  黄向阳表示,金谷源股票走势出人预料,市场以前有种行情叫摘帽行情,例如合金投资(000633.SZ)于5月18日完成摘帽,复牌当天便迅速涨停,“即便没有摘帽行情,金谷源也不至于跌停。”他认为。

  事实上,当下这种困惑亦萦绕在众多投资者心中。5月24日,一位董姓股民便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最近他连续押中了华鼎股份(601113.SH)、双箭股份(002381.SZ)两家上市公司的重组。

  其中,华鼎股份已披露重组方案,双箭股份则宣告重组失败;然而,5月11日华鼎股份复牌之后便遭遇跌停;5月23日双箭股份恢复交易,也未能摆脱跌停命运。

  “即便2013年熊市时也不会这么左右打脸。”该投资者抱怨道。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