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以“高薪”著称的金融业,到底年薪有多少?

  上市金融公司陆续“晒”出年薪。其中,证券公司以人均年薪53万的年薪遥遥领先保险和银行,从传统的银行、保险、证券三大金融行业来看,目前证券公司依然保持着银行和保险难以企及的“高薪”水平。16年保险人均年薪约17万,银行人均年薪约27万,1个券商人=1.2个保险人+1.2个银行人。

  2016薪酬最高公司排行榜出炉,前4席都是金融机构。分别为中国平安高达1亿多、海通证券方正证券都在7千多万、国金证券6千多万,其后是中兴通讯等。金科股份、万科、金地集团招商蛇口等过去薪酬一线的房地产公司已经排在券商之后。

  《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券商中年薪过千万的高管林涌、殷可等领取的均是香港子公司的薪酬。随着近年来香港中资券商的盈利大增,在港高管的年薪也水涨船高。

  业绩滑坡薪酬逆势上涨

  28家上市券商2016年财报已尽数披露完毕。受2016年大环境的影响,券商整体利润腰斩,员工薪酬却逆势上涨。

  根据wind数据, 28家上市券商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共计953.07亿元,同比上涨17.71%;2016年28家上市券商实现净利润907.30亿元,同比下滑49.60%。

  “爱才如命”的券商2016年支付给职工的薪酬甚至超过了全体券商2016年净利润的总和!

  具体来看,东方证券以人均薪酬71.28万元稳居榜首,国金证券、海通证券位居二三,人均薪酬分别为68.86万元和67.23万元。中信、西南、广发、兴业、华泰紧随其后。

  比起中信、广发、海通等行业大佬,东方证券共发放的员工工资总额虽然比不上前者,但体量小了很多。相比中信、广发、海通动辄上万的员工,东方需支付薪酬的员工仅有4172名。

  同时东方证券以资管业务和投行业务见长,人均创收高。2016年东方证券人均创收164.84万元,2015年人均创收更是超400万元,是当年上市券商中的第一。

  要是算哪家工资涨得最多,又一匹黑马亮相人们面前:方正证券以44.97万元人均薪酬仅排在第19位,但其员工薪酬同比增长了82.29%,增长率稳居第一。

  一般而言,人力成本比重较大的投行、资管业务增长快,其员工的薪酬增长也快。2016年方正证券资管业务和投行业务的营收分别增长了72.72%和41.19%,优于同行平均水平,规模也有所增加。

  工资同比增长52.61%的国金证券也是如此。国金证券年报显示,2016年公司实现营收46.71亿元,同比下滑30.78%;实现净利润12.99亿元,同比下滑44.96%,勉强优于同行平均水平。其业务结构主要以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为主,但受证券行情回落影响,经纪业务、资管业务和证券投资业务的营收与成本都有所下降,而投行业务则实现营收增长14.83%。

  总的来说,券商支付给员工工资总额巨大其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人力成本确实在券商支出中占据大头,尤其在投行业务部门与资管业务部门,人均创收高,人力成本也大。

  另外,业务部门的绩效奖金通常比基本工资要高。而此次统计的“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一项,包含的是2015年的年终奖和2016年的工资,2016年的年终绩效则顺延到2017年发放。因而该数字没能反映出今年的业绩颓势,反而走高。

  以下是各家券商的人均薪酬,你们感受下

  表:员工人均年薪超过50万的券商排行

  数据来源:wind,券商年报

  同样都是在A股市场上奋斗,个人投资者心塞了。东方财富网的数据显示,按照2016年末1.17万亿户的个人投资者来计算,2016年个人投资者的人均亏损额为1.32万元;若按照年末时的5048.44万户持仓投资者来计算,2016年个人投资者人均亏损额则为3.06万元。数据来源:wind,券商年报

  高管薪酬大幅缩水

  看过员工薪酬的排行,公司高管薪酬的表现更像是坐过山车。

  根据wind数据,2016年28家上市券商高管薪酬总额为9.37亿元,不到员工薪酬总额的1%。然而平均下来券商高管的人均年薪高达159.39万元,是员工平均工资的3倍。

  与2015年相比,中原证券西南证券中信证券等券商高管薪酬总额下降明显,下降幅度分别为81.89%、62.21%、47.76%。

  中信证券去年高管薪酬下降幅度近50%,主因是股灾之后管理层发生大变动,原董事长王东明退休,原总经理程博明以及原执委会委员徐刚、葛小波、刘威等8名高管涉嫌违法从事证券交易活动被要求协助调查,这些高管的年薪都在500万以上。而中原证券等券商管理层并无明显变动,高管薪酬下降或主要与业绩下滑相关。

  西南证券去年下半年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投行业务停摆,16年净利润同比下滑74.19%。受业绩影响,西南证券高管薪酬下滑严重。2016年除了职工总监李波的年薪超过百万,其余高管年薪均在45万元以下。相比2015年的1374.11万元,2016年高管年薪总额仅为519.23万,缩水了一半多。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与西南证券一样领到投行罚单兴业证券,高管薪酬总额逆势实现增长。

  2016年兴业证券因卷入欣泰电气造假事件领了5.5亿元罚单。重罚之下,兴业证券管理层薪酬反而增高一倍。在管理层并无大变动情况下,董事长兰荣、总裁刘志辉、副总裁郑苏芬、监事会主席林波等多数高管薪酬从2015年119万元、113万元、90万元、108万元增至2016年260.42万元、243.92万元、258.42万元、230.82万元,增幅都在100%以上。

  从高管人均薪酬来看,28家上市券商中,高管人均工资超过300万的仅有一家,超过200万的券商有9家,超过半数的券商其高管薪酬高于150万。

  其中,国金证券以379.75万元的高管年薪排名第一,与第二名海通证券差了100多万。长江、招商、太平洋三家紧追其后,在225万到245万之间,差距不大。

  高管平均薪酬最低的是西南证券,人均年薪仅32.45万元,仅为自家员工平均工资的一半,不到国金证券的十分之一。

  表:2016年券商百万年薪高管排行情况

  在港高管缘何成“打工皇帝”

  在业绩整体滑坡的背景下,年薪超过500万的高管不减反增,“打工皇帝”的工资更是亮瞎了股民的眼睛。

  2016年年薪超500万的高管(含离职)共有32名,平均年龄49岁;女性高管仅有2位,平均年龄48岁。在这些高管中,论人数,国金证券占比最多,有9名;长江证券第二,有6名。其余17人分布在第一创业国泰君安、太平洋、海通、国海、方正、国泰、中信、招商等券商。

  但论金额,海通证券的高管最“壕气”。其中,海通证券总经理助理林涌以税前1549.4万元的巨额年薪傲视群雄,同时,林涌也是新一届的A股“打工皇帝”。海通证券原副总经理、投资者熟知的李迅雷年薪为987.29万元,在海通证券仅次于林涌。

  “林涌在海通国际控股任高管,这是他薪酬过千万的重要原因。”有行业人士分析称。内地金融行业的限薪令也使得不少高管收入有天花板。香港市场就会更市场化,并且投资者也更注重公司业绩增长和高管绩效考核挂钩。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在加快,国内券商也加快“走出去”步伐,尤其是海通、中信等龙头券商都在积极拓展境外业务。随着在港中资券商的盈利大增,在港高管的年薪也水涨船高。

  根据公司年报,海通国际于2016年实现收入53.5亿港元,纯利16.8亿港元,创历史第二高。截止2016年底,公司境外客户超过980万户,海通银行业务也覆盖了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一位非银分析师表示,海通国际已经确立了香港中资证券机构的龙头地位,其IPO和股权融资业务均位于香港市场最前列。

  除了林涌外,千万年薪的券商高管还有在2014年至2015年间被封为“券商打工皇帝”的殷可。2016年与林涌类似,只在中信证券全资子公司中信证券国际领取工资1350.5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1208.04万元)。

  作为证券业的老大,中信证券一直在谋变国际化。2016 年,中信证券国际和中信里昂证券在香港市场共参与了 11 单 IPO 项目、13 单再融资项目、16 单债券融资项目、13 单财务顾问项目。公司在除日本以外的亚太地区(包括中国)股权项目金额排名第一,债券项目金额排名第二。中信证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国际化是中信证券目前最重要的政策。公司国际化的主要平台中信国际和中信里昂将于今年上半年完成整合,从而增加协调效应,发力海外业务。”

  需要注意的是,券商高管的薪酬遵循延期支付与止付制度。根据相关规定,高管绩效薪酬的40%以上应当延期支付,延期发放时间不少于3年。这些证券公司的年报均指出,公司内部董、监、高人员报告期内从公司取得的报酬,包含2016年发放的工资和2015年度绩效奖金。

  (国际金融报见习记者 徐蔚 毛荻秋)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