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持续低迷 海螺型材如何扭转困局?

  黄波

  同为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控股公司,芜湖海螺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螺型材”,000619.SZ)和海螺水泥在经营业绩和企业发展上“同门不同命”。2016年,海螺水泥实现营收和净利润的双料增长,发展势头良好,而海螺型材营收和净利润却再次双双下滑。

  4月13日,海螺型材披露2017年一季报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3亿元,同比下降1.01%;净利润为-695.05万元,同比下降166.14%;每股收益为-0.02元。海螺型材此次是上市20年以来一季度的首次报亏。

  海螺型材业绩不景气在历年年报上表现得更为直观,《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梳理公司财务报表发现,海螺型材业绩已连续4年下滑。

  海螺型材方面表示,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房地产调控、市场竞争及原料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塑料型材行业整体开工率不高,行业盈利压力大,部分中小企业转产或停产,公司经营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行业波动的影响。“但公司在品牌、质量、技术、规模、资金和管理等方面,仍具有行业内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

  依赖政府补贴

  年报数据显示,2013~2016年度,海螺型材营收分别下滑3.43%、3.67%、12.16%以及7.13%,同期归属净利润分别下滑30.81%、22.18%、12.92%以及19.65%。

  有分析指出,海螺型材曾在2012年受益于成本端原油等原材料价格下跌带来业绩高增长,而在此之后,尽管原油价格下跌、PVC价格下行时有助于公司产品毛利率提升,但由于产能过剩、需求不足以及竞争加剧等原因,油价下跌、PVC价格下行对业绩的弹性已不明显。考虑到塑料型材中原材料的成本占比高达85%左右,当原材料价格不管上升还是下行企业业绩均不景气时,公司发展形势难言乐观。

  资料显示,海螺型材是中国安徽海螺集团投资控股的新型化学建材企业,是中国首家以塑料型材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公司主要从事中高档塑料型材、板材、门窗、模具、塑料改性剂的生产、销售以及科研开发。

  目前,塑料型材行业总体产能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激烈,受此影响,海螺型材近年来日子并不好过。

  海螺型材2017年一季报显示,海螺型材合计收到营业外收入2846.18万元,相比2016年一季度的127.42万元,同比增长了2133.62%。对于营业外收入的大幅度增长,公司解释称,主要系公司一季度取得政府补助增加所致。

  记者统计发现,海螺型材2013~2015年一季度营业外收入分别为53.24万元、910.03万元、308.04万元,通过比较公司最近5年来一季度营业外收入不难发现,海螺型材今年一季度营业外收入不仅远高于2016年,而且远高于2013年以来的任何一个年度。

  依靠大量政府补贴进补的海螺型材最终没能阻止其一季度业绩报亏,不过,在2016年年报中,政府补贴在海螺型材业绩不至于亏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海螺型材2016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1.85亿元,同比下降7.13%;营业利润为8264万元,同比下降33.31%;净利润为7597万元,同比下降19.65%。在公司非主营业务分析中,营业外收入为3904.18万元,占报告期内利润总额比例高达32.41%,而营业外收入也主要系政府补助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对海螺型材2016年年报起到帮衬作用的,除了营业外收入,还有报告期内的期间费用。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海螺型材销售费用1.56亿元,同比下降6.50%;管理费用1.48亿元,同比下降19.15%;财务费用3937.04万元,同比下降8.33%,三项费用合计同比下降5138.47万元,降幅达12.58%,考虑到公司去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净利润仅3530.03万元,三项费用的大幅减少对公司业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受市场竞争影响,公司产品售价同比降低”,在去年年报中,就公司业绩下滑原因,公司如此解释道,不过,就畸高的政府补助和大幅下降的期间费用原因,公司并未给出相应说明。

  业绩持续低迷之下,海螺型材4月13日公告称,董事会于2017年4月11日收到公司董事长齐生立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不过,公告表示齐生立辞职是“因工作原因”。

  主营业务行业景气度低

  “PVC型材的上游主要是PVC原料,2016年大宗原材料成本都是不断攀升的一个过程,原材料下游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一直在升高,海螺型材去年业绩不好可能跟PVC原料的生产成本有一定关系。”就海螺型材2016年业绩低迷原因,生意社分析师赵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分析道。

  卓创型材行业分析师宁晓琴进一步分析指出,型材本身与房地产行业有很大的相关性,现在国家也是在调控房地产行业,终端可能并不是太景气,“也就是说,并不是海螺型材一家订单不景气,可能整个行业的订单也不是特别乐观”。

  记者并未找到塑料型材行业主要生产企业的销售数据,不过,根据一份主要塑料型材企业统计显示,2016年,国内塑料型材产能在30万吨以上的企业包括:海螺型材、天津金鹏、大连实德、浙江中财。其中,海螺型材产能为74万吨(该数据未将海螺型材在新疆建设年产2万吨塑料型材项目统计在内),排在行业内首位,不过产量只有42万吨;其余三家公司产能分别为50万吨、60万吨、30万吨,产量分别为27万吨、24万吨、20万吨。产能利用率最高的浙江中财也仅仅6成左右。

  在行业需求不足的同时,塑料型材还要面临铝合金型材强有力的竞争。海螺型材去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华东地区受铝合金替代冲击明显,收入同比下降15.62%。

  记者注意到,2015年6月,海螺型材证券事务代表郭亚良在接受机构调研时曾表示,铝型材和塑料型材是市场上主要的门窗加工材料,目前,总体上铝型材在门窗材料的市场占有率高于塑料型材的市场占有率。

  在赵雪看来,塑料型材的使用前景难言乐观。据其介绍,目前国内PVC型材除了几个大品牌之外,就是一些中小企业或者是产能比较落后的企业,PVC型材进入我们国家市场的时间比较短,老百姓还不是大范围的接受,加之前几年该类产品的标准特别不规范,厂家的规模、产能包括质量生产都比较混乱,进而也影响到下游客户对PVC产品的接受度。

  “铝合金型材在市场上使用时间比较长,范围也比较广,所以铝合金型材相对于PVC型材就具有一定的优势”,赵雪表示,海螺型材的尴尬在于,一线城市中使用塑料型材,海螺型材虽说也是一个大品牌,但也面临着国内外品牌的竞争,而二三线城市目前更偏向于使用铝合金型材,这对海螺型材的市场开拓也是冲击。

  “低调”的资本运作

  兴业证券行业研究员李华丰曾指出,海螺型材是塑料型材行业细分龙头,短期受需求和成本双重冲击业绩出现下滑,但“生态家居、新业务”双轮驱动的中长期发展路径正日益清晰。李华丰所称的生态家居指的是海螺型材于去年推出的“绿色建材生活体验馆”项目。

  去年8月5日,海螺型材旗下“绿色建材生活体验馆”在芜湖市正式开业,据报道,公司计划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加快绿色环保产品的研发推广和产业化示范,规划建设50~100家中心城市绿色建材生活体验馆,让“生态家居”走进千家万户。

  海螺型材董秘周小川当时表示,“以前的线下门店主要是塑料门窗为主,现在推出的生活体验馆不仅限于门窗,目之所及,无论是地板、衣柜,还是厨房卫生间使用的橱柜,头上顶的,墙上贴的,地上踩的,都可以进行家居定制”。

  与此同时,海螺型材还在塑料型材上做文章,加大产品研制投入,先后推出了彩色覆膜异型材、双色MC/PMMA共挤及全色、仿木纹型材等高中档产品及栅栏、板材、管材等异型材。同时加大对高端门窗制成品的研制,除提升原先的内外平开、推拉门窗的技术水平外,还推出了圆弧、百页和卷帘等异型门窗及各式隔断。

  “公司未来发展将以新型材料为主导,做大做强节能门窗材料产业,延伸关联制品产业链,抢抓新材料发展机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主体产业多元化”,海螺型材在去年年报中也再次强调了技术升级的规划。与此同时,上市公司表示将积极寻求市场产业并购整合机会,优化产能布局,进一步提升市场控制力和品牌影响力。

  不过,记者注意到,上市公司在并购整合方面显然偏低调,公司去年曾一度拟收购奇瑞新能源,给市场留下想象空间,不过很快便宣布弃购,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再次归于平静。

  或许正是因为公司方面的低调,投资者坐不住了。今年3月29日,有投资者在深交所互动易上给海螺型材留言称,公司上市以来未能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平台,对公司的发展没有任何举措,“希望海螺型材尽快行动起来”。对此公司方面仅回应称“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和建议。”

  就资本市场发展,海螺型材在回复记者的采访邮件中表示,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企业经营发展,努力做大做强,“但目前暂无明确的发展项目或投资标的”。

责任编辑:周宇航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