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丹 上海报道

  2016年,在经纪业务大幅下滑,两融业务也受到市场影响陷入低潮的背景下,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却“傲雪开花”,取得了不错的发展。

  从目前已披露的上市券商2016年年报看,截至去年年底,券商股票质押回购业务规模几乎全线增长,其中9家券商的规模同比增速超过了100%,申万宏源、银河证券、华安证券等规模同比增速更是超过了500%。

  股票质押成热门

  2016年,证券经纪业务“量价齐跌”。根据沪深交易所和wind资讯统计数据,全年两市代理股票基金交易总额138.91万亿元,同比下降 48.7%;行业净佣金率0.40‰,同比下降20.5%。反观股票质押业务,截至2016年末,其市场购回余额达到1.28万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了85.04%。

  以中原证券为例,去年,公司股票质押回购业务收入和规模实现大幅增长,自有资金股票质押回购业务全年日均规模人民币21.78 亿元,较2015年增长19.47%;实现利息收入约1.53亿元,较2015年增长3.50%。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股票质押待购回余额23.73亿元,较2015年年末增长 26.49%。

  25家上市券商2016年股票质押回购业务均实现规模增长,增长最多的申万宏源,增幅达到了近640%。而规模(表内)最高的则是国泰君安,截至2016年末,其表内股票质押式回购规模达到534.02亿元,较2015年末增加142.54%。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证券行业通常情况下股票质押利率在6%-7%之间,但去年以来已经出现了5%,甚至更低的利率。4月25日,上海一位券商营业部总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去年下半年以来,股票质押额度就非常紧张,客户需求量大,临时申请基本都不会获批。

  银河证券在2016年年报中更是坦言未来在该项业务上的策略,称监管部门加紧规范融资人和资金用途,限制银行借助券商资管通道开展股票质押回购业务,传统的银证合作模式将逐步受到挤压,券商需创新与银行达成新的合作模式,以抢占下一轮业务发展先机。

  风险控制已经在途

  4月26日,勤上股份(002638)因控股股东勤上集团、实际控制人李旭亮及其关联人李淑贤质押的公司股份已接近平仓线而紧急停牌。

  从总比例上看,勤上股份此次触及平仓的股份数量并不大,但对具体质押人,尤其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来说,几乎全数持股质押的风险就很大,一旦触及平仓线,就要面对短时巨大的资金压力和可能发生的控股权易主。

  事实上,监管层早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4月25日,一位沪上券商人士透露,去年10月下旬证监会机构部曾召集多家证券公司相关负责人举行了有关于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的会议,为起草《证券公司参与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指引》征求意见。按照当时的思路,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规则或将大幅修改,其中包括质押比例超过50%的股票,不得再作为质押股票等。

  4月26日,一位上市券商信用业务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来看整体风险可控,一方面是对A股市场及整个权益类市场的稳定有信心;另一方面,截至今年2月底,沪深两市股票已质押规模合计5.66万亿,占总市值比例只有10%,同时,券商在保证金、质押率等方面也控制风险,如中原证券(601375.SH)在2016年年报中表示,在途的股票质押回购业务平均履约保障比例达到了263.6%。

  (编辑:杨颖桦)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