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红霞 实 习 生 宛茹 武汉报道

  曾是中国最大的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生产基地之一的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正药业”,600267),如今却卷入了业绩下滑窘境。

  4月18日,海正药业2016年年报显示,公司营收97.33亿元,同比增长11.02%,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9442.81万元,同比下滑高达796.03%。而早前业绩预告预测,净利润增幅260%-300%。这一巨幅差距引来了监管层的问询。海正药业是浙江省国企改革试点企业。

  海正药业在公告中解释,公司4个还处在研发阶段的产品权利分别与3家公司达成协议,并收到第一部分款项,公司将其计入当期损益中,但后续会计师认定这部分损益暂时不能确定为收入,而这部分损益的净利润中占比高达840%,因此暂时改为预收款项后,产生了盈利预测的大幅下降。

  “公司与3客户的具体约定条款还没有完全执行,未来也有可能不批准,第一部分款项存在被追回的可能,钱虽然在3-7个工作日收到了,但应为预收款,不能认定为收入。”深圳一家原料药研发总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与预期悬殊

  今年1月25日,海正药业发布《2016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 2016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加260%-300%。按此推算,海正药业净利润应同比增加4884.01万元至5426.68万元左右。

  对于业绩大幅预增的原因,海正药业当时称,控股子公司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抗感染类药品与抗肿瘤类药品销售业务增长。此外,公司还收到辉瑞卢森堡公司(持有公司控股子公司海正辉瑞49%股权)关联方一笔1000万美元补偿款,。

  然而两个月后,海正药业发布《2016年年度业绩预告更正公告》称,预计2016年净利润为-9400万元左右。对比预测数据,净利润同比将“减少”1.43亿元到1.48亿元。如此庞大的差异,引来上交所发布问询函。

  回复中,海正药业董秘办工作人员表示以公告为准。

  海正药业公告表示,利润差距的原因是公司基于四个处于研发阶段的产品权利分别与3家客户达成协议,并在报告期内收到第一部分款项,公司将其确认为收入,对当期损益的影响金额为11737万元,约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利润的840%。而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认为已收到的4笔款项系公司四个产品独家销售权的一部分,鉴于产品尚处于研发阶段,未来生产及销售情况存在不确定性,尚未达到确认收入的标准。最终对这部分款项不确认为收入,暂挂预收款项。

  “也就是说,这一合作还有不确定性,计入公司当期收入并不合理,”上述研发总监指出。

  此外,海正药业还解释,根据其控股子公司云南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管理层提供的未来经营收益预测,公司内部初步判断该公司的商誉无减值迹象。但基于谨慎性原则,需计提2448 万元的商誉减值。

  2015年,公司净利润1357万元左右,上述数据的变化,导致盈利预测悬殊。

  利润不断下滑

  “乌龙”背后是海正药业不断下滑的业绩。

  “早年时,海正药业实力强大,与恒瑞等知名药企齐名,在抗肿瘤领域市占率不低,”上述研发总监指出,但经过改制后,企业盈利能力逐步下降。

  自2012年开始,海正药业进入拐点,当年公司净利润从此前的5.04亿元下降至3.01亿元,2013年到2015年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02亿元、3.08亿元、1357万元,到2016年,开始由盈转亏。

  “过去几年,研发费用增加不多,但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增幅较大,”上述研发总监指出,公司产品的毛利率不高,但各项成本逐步攀升。

  以2016年为例,公司毛利率为27.9%,“在同业中,这一毛利率相对较低,”上述研发总监指出。

  “产品线虽然完整,但这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已经下滑,且公司管理可能效率不算高。”上述研发总监指出,这可能是公司利润快速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

  针对这一问题,海正药业正在谋求转变。上述董秘办人士指出,这些年公司在新药研发方面加速战略升级和转型,去年获得35个品种66个临床批件。此外,公司首个降血脂创新药于2016年启动了三期临床,完成了70%临床试验。2016年公司有三个创新药进入二期临床。 生物药方面,公司首个生物药重磅产品安佰诺已上市销售等,这些产品线梯队建设后盈利能力会有较大提升。

  (编辑:陆宇,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chenhx@21jingji.com,luyu@21jingji.com)

责任编辑:凌辰 SF179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