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19日00:16 法治周末

  小米乐视难“撕”出健康盈利模式

  作者:文丽娟 来源:法治周末

  为给“米粉节”造势,小米电视自4月1日开始,连续四天分别以“别瞎乐了”“来搞视了”“该吃药了”“这就完了”为主题发布四幅宣传海报,强调小米电视4A系列价格便宜,如“就是比你便宜300元(43英寸)”等。而四幅海报各取宣传语第三个字就是“乐视药完”,这被业界认为小米是在将矛头指向友商乐视。

  乐视致新总裁梁军在微信朋友圈中回应,“其实我挺喜欢小米这个倒退的风格,无底线讲低价,无底线做low产品,无底线地攻击竞争对手,也许在今年米粉节上它的行为能得到一些销量,但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基本的素质,这些下作的行为是在为整个互联网品牌抹黑,也能更清楚和快速地让市场认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这样的公司一定不会长久”。

  这是继去年乐视因“欠款供应商”,小米被指落井下石引发双方口水战之后的又一轮新纠纷。小米强调其产品价格比乐视低,而乐视则表示不屑于走小米的低端低价路线。

  舆论关注度走势

  4月14日零点22分,《北京商报》刊发了《乐视小米再打口水战:低价抢市场还是提供高价值产品?》的报道,该文主要对4月初小米发布的“别瞎乐了”“来搞视了”“该吃药了”“这就完了”等四幅米粉节宣传海报作了回顾,分析了目前互联网电视厂商面临的面板成本上涨、市场需求低迷的现状,并反思互联网电视厂商究竟应该抢占低价市场还是提供高价值产品。

  4月14日中午,舆论关注度快速升温。不仅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新闻、腾讯等门户网站,还有腾讯视频、酷6、爱奇艺等视频网站,都在第一时间转载了《北京商报》的报道,有个别媒体还对小米乐视之间历年来的口水战进行了梳理。如今日头条刊发了《小米宣传海报呛声“乐视药完” 盘点这两年他们掐过的架!》的文章。当日,新闻报道量达到36篇,新浪微博相关话题达到48条。

  随后几天,媒体在转载《北京商报》这篇报道的同事,更多的是对小米乐视掐架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及对行业发展影响的解读,新闻数量上开始减少。

  新媒体大数据平台“新微邦”监测数据显示,4月14日至4月17日,关于小米乐视再打口水战的话题共有相关新闻报道41篇,新浪微博话题56条。

  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

  法治周末记者对相关网友观点进行随机抽样分析:

  担忧乐视困局,28%

  网友“大荷兰人”:小米带来了物美价廉的科技产品,乐视带来了什么?小米会稳健地走下去,而乐视用着股市的钱挥霍,早晚要完蛋的!极致是一种企业精神,而极端是一种企业灾难!

  网友“冻腰冻腰我是洞两”:乐视铺得太宽,却没有能挣钱的行当。

  乐视为4·14电商节做自我营销,21%

  网友“Joohoonoo”:这是乐视自己写出的文章吧。

  网友“笨拙D兔耳”:通过这篇报道我就关注4·14电商节了,其他什么我都不关注。

  对小米的“大尺度”营销方式不齿,18%

  网友“绝望的小火”:一个人的人品决定了企业的文化,没有大气度大胸怀做不成大事情,奉劝小米!

  网友“麻尼麻咪轰”:乐视贾跃亭比你雷军的思维超前,你俩不在一个层面上,别跟贾跃亭比,他只是苦于没有资金,只有马云这种大公司才能烧得起,你只是玩个手机,人家是想变革汽车行业,要专心做电视手机视频,关你什么事?

  网友“有所不忍”:大企业都是被自己搞垮的,不会被对手贬垮的。小米这样做没有任何意思,反而显得格调太低。

  小米和乐视在营销手段上是半斤八两,18%

  网友“风綪扬”:两家都是半斤八两。

  网友“GaoRunZi-”:别忘了当时乐视是怎么怼小米的,真是挺没意思的。

  其他,15%

  (略)

  媒体观点分析

  《北京商报》引用中怡康品牌中心总经理左延鹊的话称,此次小米率先向乐视发难,既是为了截流乐视“4·14”生态电商节,同时也体现了彩电行业当前的竞争态势,洗牌在即,各品牌都面临着生存的挑战和压力。

  同时引用产业观察家洪仕斌的观点称,低价策略也并非一无是处,这与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也有关。与乐视不同,小米、看尚等很多互联网电视品牌本身规模尚未取得较大突破,规模追求仍是第一目的,而低价是提升规模的最有效策略。

  界面通过对此次小米单挑乐视之举的分析,认为互联网电视品牌淘汰赛提前打响。

  “乐视药完”这组公开挑衅式海报,以及四款主打电视产品直接对标过去几年的互联网电视领军品牌乐视,这种简单粗暴的营销手段,虽然格调很低,而且涉嫌不正当竞争,但是却符合当前整个互联网电视竞争的亚文化,那就是永远踩在对手的肩膀上、问对手要销量,而不是问市场要增长、问用户要口碑。从米粉节引爆时间来看,抢在乐视4·14生态节引爆,就是一出典型的在乐视电视的“虎口”夺食。

  舆情点评

  2015年至2017年,在互联网电视品牌中,小米和乐视相恨相杀,口水战不断升级。一家是互联网粉丝经济的创造者、互联网电视的参与者;一家是互联网电视行业曾经的领头羊、生态大屏的开创者。强强厮杀,引来一众看客唏嘘不已。

  借助新媒体大数据平台“新微邦”搜索发现,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与“小米乐视口水战”相关的新闻报道量为3137篇。其间,既有乐视“撕”小米,也有小米“怼”乐视。

  无论乐视还是小米,都出现过引爆舆论的关键事件。例如,2015年,雷军在小米新品发布会上列举小米在视频内容方面的领先优势,乐视则在微博上称小米的内容是“松散的联盟”,小米副总裁王川反击称,乐视电视存在涉嫌违规播出、内容单薄、捆绑年费三大问题。2017年,小米电视将“对抗营销”发挥到极致,公开将矛头直指乐视电视,通过一组米粉节宣传海报,暗指以低于成本定价的乐视电视,“要完了”。

  诸如此类口水战,频频经媒体曝出,并经互联网新媒体放大效应,小米和乐视已然成为互联网电视品牌中的两个“小丑”。

  此次在乐视4·14电商节期间,《北京商报》一篇由小米“挤兑”乐视的营销策略反思互联网电视品牌应该低价抢市场还是提供高价值产品的报道,再次将小米和乐视口水战舆论热点引爆。

  加之乐视电视相关负责人此次并未露面,就乐视电视的未来发展作出回应,且因前段时间乐视集团所曝出来的资金链危机,让乐视和小米的口水战再次回到舆论高位。

  乐视电视自去年遭遇整体资金链紧张的影响后,其在市场上一直有掣肘,断货、缺货风险时刻存在,以致销量直线收缩,不论线上线下,乐视电视在过去几个月中一直处在盘整中,这让同行小米电视看到了“直线超车”的机会,同时借助米粉节、乐视电商节的话题引爆,挑战乐视似乎事半功倍。

  但小米发起的这场口水战,在看客眼里,或许只是发生在资本层面高唱着“生态”的故事。不论乐视,还是小米,一直喊颠覆,却从未颠覆,这是互联网电视品牌与传统电视品牌竞争的真实写照。以业绩为例,小米、乐视等所谓新潮的互联网电视,二者规模在短时间内仍然难与传统巨头,如海信等,相提并论。

  而对于小米和乐视来说,这场口水战不能仅满足“口腹之欲”,更应该反思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若纯粹拼价格、讲生态,无视盈利,这样的模式还能持续多久?在资本断粮之后,又该如何生存?

责任编辑:周宇航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