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泰君安赴港拟募资165亿港元,资本实力将超越海通直逼中信

  作者:徐蔚

  国泰君安证券(601211.SH)3月27日在香港举行招股会,拟发行H股。首次公开发售拟集资总额164.74亿港元,已锁定六名基石投资者,占IPO比重接近三成。

  接近国泰君安内部人士透露,完成H股发行后国泰君安将在资本实力上逼近行业龙头中信证券,超过海通证券,拉大与其他同类大型券商的距离。

  H股4月11日挂牌

  国泰君安预计4月11日在联交所挂牌,股票代码“2611.HK”,初步拟发售10.4亿股新H股,招股价每股15.84元。

  对此,国泰君安董事长兼执行董事杨德红在招股会上解释称,“15.84港元的价格相当于国泰君安2017年预测市净率(P/B)的1.08倍,市盈率11倍。分别较上周五港股市场上前五大内资券商折让10%以及15%,我们认为这个折让有较大吸引力,有信心令国泰君安此次成功发行。”

  此次集资总额164.74亿港元。用途方面,30%的集资额将用于发展机构金融业务;30%用于发展个人金融业务;15%用于发展投资管理业务;15%用于发展国际业务;以及10%用于额外运营资金及其他一般业务用途。

  国泰君安国际、高盛、美银美林以及浦银国际担任此次IPO的联席保荐人。

  作为老牌大型券商,国泰君安盈利能力始终保持行业前列,2016年全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均排名行业第2位,总资产与净资产分别排名均为行业第3位。

  引入交银国际等6基石投资者

  招股文件显示,国泰君安此次IPO共引入六家基石投资者,均为金融行业的机构投资者,覆盖了香港、日本、欧洲等各地的公司,共计认购2.94亿股H股,约占此次集资总额的25.66%。

  其中,欧洲私募股权投资机构Apax旗下的Diamond Acquisition CoSARL认购3.88亿美元的股份;香港企业茂盛控股(00022.HK)主席伦耀基的私人投资公司Winland Foundation认购1亿美元股票;交银国际投资认购8000万美元股票;大成基金、工银私人银行环球投资基金和东海东京证券分别认购1000万美元。

  基石投资是港股市场中的一项投资制度。基石投资制度始于2005年左右,本意是IPO公司没有过往业绩,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做投资决策所倚靠的就是Reds或者HKPO招股书,可以考虑的时间也很短;引入基石投资者,就可以给市场一个相对有公信力的参考。

  基石投资一般在企业上市之前就已经确定,主要是一些一流的机构投资者、大型企业或者知名富豪及其所属企业。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基石投资者愈发受到推崇,主要是为了保障新上市项目能够顺利发行。业内人士认为,基石投资保证了企业能够在一个相对比较高的价位进行发售。

  最近在港股上市的中国企业,基石投资比例日渐提升。去年在港IPO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基石投资比例为76.77%。而招商证券登陆H股时基石投资比例为61.32%。

  从基石投资者阵营来看,招商证券H股获得了以国企为首的国家队撑场,还有周大福、马化腾、复星、乐视等行业大佬的支持。而此次国泰君安的基石投资者主要以国际金融机构为主,投资比例也相对较低。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或许与此前传内地要求H股IPO基石投资者售股后资金汇回有关,“相关措施的推出或许会打击内地基础投资者的热情“ 。

  此前有外媒报道称,外管局已通知投资银行和法律界,将强制要求本港新股的内地基石投资者,披露其投资目的,并承诺若果出售有关股份时,收回的资金必须汇回内地。

  (国际金融报见习记者 徐蔚)

责任编辑:刘琛 SF011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