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2016年中行海外新增公司贷款首次反超境内。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重大的信号,有可能成为中行国际化发展再上新台阶的转折点。”中国银行公司金融部总经理黄党贵近日在中行海外发展专题吹风会上表示。

  2013年4月田国立担任中行董事长后,国际化发展就成为中行战略的主攻方向。此外,在贷款资源方面,中行曾提出在2015年至2017年间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授信支持。截至2016年末,这一目标已完成60%,跟进相关重大项目约420个。

  借力“一带一路”

  田国立上任董事长后,中行主推的国际化业务已有所突破。2013年至2016年的4年间,中行海外资产规模和贷款规模均增近50%,远高于全集团30%的增长幅度;资产占比由23%提高到27%,贷款占比由19%提高至23%。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中行海外新增公司贷款首次反超境内。黄党贵称,随着未来中行国际化业务的深入,海外公司贷款在增速和占比等方面仍会呈趋势性上升。

  据黄党贵分析,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中行海外业务布局已有很好的基础,这为海外经营的网点贷款提供了很好的客户基础;二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带来了大量的海外投资,也在海外并购方面带来不少机会;三是除了服务“走出去”企业,中行还在大力拓展本地客户。

  “一带一路”项下的贸易金融业务、保函业务等也成为中行国际化路上的重要业务板块。中行贸易金融部副总经理刘云飞表示,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的过程中,保函业务成为中行支持“走出去”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中行境内分行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办理保函业务的担保余额已超过200亿美元。

  多元化拓展资金来源

  中资银行在海外发展业务并非顺风顺水。田国立就曾坦言,中资银行海外利润率偏低,资本和资金来源过度依赖于集团,零售业务一直难以取得突破,有的银行在监管合规领域也面临较大挑战。

  对中资银行来说,为了快速做大海外资产业务,需要有相应的负债业务支撑。除了依靠集团内部资金调剂外,如何在当地开拓负债来源尤为重要。据中行伦敦分行行长孙煜介绍,伦敦市场的金融脱媒化进程发展较快,各类融资主体更倾向于选择直接融资,该行就通过发行同业存单(CD)、短期融资券(CP)和与企业客户的货币市场交易获得资金。中行约翰内斯堡分行的资金来源也与伦敦分行较相似,包括吸收当地存款,和在当地金融市场发行CD、中期票据(MTN)等。

  中行新加坡分行行长邱智坤称,该行个人金融业务规模较大,尤其是对私存款对本行的资产业务发展贡献较大,这部分资金的成本也较低。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凌辰 SF179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