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揪出房地产市场的“捣乱分子”

  来源:“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

  去年以来的一段时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又上演了一场“样板戏”:许多城市不约而同,争先恐后地公布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尽管各地政策有所不同,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个比一个更严厉,更苛刻。市场立即有了反应:新建房屋销量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下跌,二手房市场却起死回升。不少城市的二手房出售出现大幅度增长。不少专业人士认为,今明两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将会经历真正的考验,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何种影响,需要认真科学的分析。

  这一轮房市政策的大调整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摸石头过河”试试看的,而是真枪实弹的一场搏斗。这场搏斗就是在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之间的较量,是积怨已久的双方解决如何求同存异的竞争。我们仔细分析2016年房地产市场的短期繁荣,便可以理解为何今年上半年会采取如此严格的市场管制。而促使各地政府痛下决心勒紧房地产市场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被鼓噪很多年的“泡沫”两个字。

  自从上个世纪中国推动房地产改革以来,各地商品房市场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的时候起,总是有专家在炒作“泡沫”现象,使得一些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战战兢兢,患上严重的房地产“抑郁症”:对“泡沫”的恐惧让一些政策变形甚至变态,不仅没有有效的规范混乱的房地产市场,相反又增加了新的混乱。

  在制定涉及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政策时,我们必须明确新政策要达到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一般概念而言,我们目前的任何有关房地产开发的政策最主要目的是让公众能买到房,买得起房,而不是相反。近十年来,中国的房市经历了太多的“忽冷忽热”,“时紧时松”的变化,一些地方政府的不持续性,造成了市场的不稳定甚至是巨大动荡。我们应该对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或许可以找到比较对症的处理药方。

  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中存在大批的“捣乱分子”,他们的兴风作浪不仅破坏了市场的公平透明,而且严重影响了房地产开发的稳定健康,是促发“泡沫”的因素之一。不可否认,不少地方的房价虚高,超出了市场购物力的承受力,再利用非正常金融手段吹高房价,这就逐步形成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特有的“人造泡沫”。

  这些“人造泡沫”比那些真正的“市场泡沫”更加威胁着市场的发展方向,甚至会严重颠覆房地产市场的健全发展!其中最大的危害性就是这些“人造泡沬”是“牢不可破”的,人们也无法改变其演变的进程,因为这些“人造泡沫”的制作者就是我们所说的活跃在各地各处的“捣乱分子”。这些人的活动能量很大,影响力很强。政府、开发商和市场都要依赖这些人的穿针引线才能成为“利益攸关者”。所以,只有治理好这些市场上的“捣乱分子”,我们所担心的“泡沫”才有可能获得稀释的机会。这些“捣乱分子”如同股市上那些“野蛮人”和“资本大鳄”,是市场里的害群之马,必须认真对待。

  目前有的城市的房地产政策可能产生“休克疗法”的后果,这显然是不符合今年的经济发展大政策:稳中有进。我们的任何政策的动机与目的必须保证高度的一致性,切不可不顾市场后果地出台政策。

  对某些地区而言,适当的调整过剩的产能,调整库存和调整杠杆效应,可能会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民众的利益需求提供更好更有效的服务。

  清理、管理和治理好房地产市场的“捣乱分子”,挤出“人为泡沫”,房地产产业一定会成为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贡献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胡青山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