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营改增5年试点 宏观减负效应显现

  证券时报记者 易永英

  上海作为全国首个开展营改增试点的城市,自2012年1月1日至今已逾5年。近日,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胡怡建教授团队历时半年,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全面分析评估了上海营改增5年实施情况及成效,形成了《上海营改增5年试点成效分析报告》,详细解读企业减税这本“小账单”,细算营改增对于改革激发新活力、助力上海转型升级的“经济大账”。

  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5至12月,四大行业减负与持平373102户,占96.42%,增负13871户,占3.58%。四大行业应纳税额868.1亿元,实施营改增试点企业直接减负总额201.6亿元,减负幅度18.85%。26个细分行业均实现了全面减负。

  自2012年实施营改增试点以来,5年累计减税总额高达1967.3亿元。2012~2016年,各年度减税额分别为135.6亿元、251.1亿元、354亿元、386.7亿元和839.9亿元,减税额逐年增加。随着营改增向纵深发展,减税效果逐步得以体现,总体减负成效显著。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胡怡建教授团队认为,营改增宏观减负效应显现,除了在全行业实现减负以外,还表现在减税额增加、减负率提高和税负率降低等指标上。营改增减负效应既要看试点企业,更要看产业链。

  胡怡建认为减税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试点企业5年累计减税869.5亿元,占减税总额44.20%;部分跨境服务出口由征税改为退免税,累计减税162亿元,占减税总额8.23%;下游企业新增抵扣,5年累计减税935.9亿元,占减税总额47.57%。

  上海3+7行业自2012年实施营改增以来,随改革推进深化,减负率逐年提升,2012~2016年直接减负率分别为15.78%、21.84%、23.84%、26.94%和40.90%。四大行业2016年5至12月累计减负率逐季提升,二季度13.35%,二三季度17.15%,二至四季度18.85%。减负率逐年提高。

  营改增减负不但体现在试点企业,产业链减负效果更为显著。2012年1月~2016年4月,3+7行业合计减负额456.6亿元,3+7行业试点企业为下游原增值税纳税人减负647.1亿元,下游原增值税纳税人减负是试点企业1.42倍。2016年5~12月,3+7行业和4大行业合计减负412.9亿元,3+7行业和4大行业试点企业为下游原增值税纳税人减负305.8亿元,下游原增值税纳税人减负是试点企业74%。

  胡怡建研究团队认为,以上海营改增为样本分析,从宏观视角审视营改增,在带动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增长的同时,顺应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成为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为实在有效的重要举措之一。由于避免了重复征税,减轻了行业税收负担,消除了服务业发展的税收制度性障碍,对于上海加快服务业发展,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上海2012年实施营改增试点后,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11年至2016年,第一产业占比由0.7%降为0.4%;第二产业占比由41.3%降为29.1%;第三产业占比由58%提高至70.5%,并逐年上升。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