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多举并进推进开放型经济 或探索外资整车企业独资建厂

  本报记者 李果 成都报道

  重庆市政府日前出台《两江新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上述《方案》出台的背景,是2016年国务院选取两江新区、浦东新区等6个新区以及济南、南昌等6个城市,开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以期两年左右形成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可供复制推广的经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重庆《方案》涉及两江新区试点自贸区税收、国际贸易结算等政策,以及进一步加强重庆与新加坡经贸往来的措施。

  对接中新项目

  根据国家的安排,重庆自贸区将主要“落实中央关于发挥重庆战略支点和连接点重要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带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

  同时,重庆自贸区方案将根据自身特色,在多方面进行区别化探索,其中包括以自贸区叠加“中新项目”,打造中新两国贸易“升级版”。

  据此前重庆官方的披露,两江新区约有80平方公里范围被纳入自贸区范围,因此此次《方案》中的多项探索政策,亦将是重庆自贸区试验的重要构成部分。

  《方案》提出,在两江新区开展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即“对注册在自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允许开设国际贸易中心专用账户,探索资金流与交易单证一致条件下的外汇收付业务”,并支持自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跨国公司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支持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互联网保险机构,支持保险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工作。

  同时,《方案》在多处提及将与新加坡开展多方面合作。金融方面,重庆将在两江新区支持新加坡在两江新区内合资设立银行业,以及合资设立全牌照证券公司。

  交通方面,《方案》提出建立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与新加坡樟宜机场联程中转机制,并推动建立渝新航空口岸执法互认机制。

  同时还将建立重庆―香港―新加坡的国际数据传输通道,申请设立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

  重庆市通信管理局称,将借鉴新加坡经验,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理念,指导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启动“国际数据通道”建设,以改善重庆的国际通信网络现状,并吸引新加坡优秀企业入驻重庆,支持本地优秀企业利用中新项目合作,拓展海外业务。

  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上述《方案》也根据重庆经济发展优势进行了规划。

  如《方案》表示将“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在立足现有笔记本电脑产业基础上,向智能手机、车载电子设备、穿戴设备等高科技、高附加值智能终端产业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重庆推进智能终端产业升级一大背景是笔电产业景气度的下滑——2016年重庆笔电产量同比仅上涨4.8%,但重庆的电子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了17.7%,并为重庆工业经济贡献了33.8%的增加值,其中主要原因,得益于除笔电产业外的手机、液晶面板、显示器、集成电路等其他电子制造业的发力。

  重庆也在2016年3.8亿台智能终端产量的基础上,提出了2017年4亿台产量目标。在重庆的笔电产能将很难有大幅度提高的背景下,重庆智能终端设备的增量或将由智能手机、车载电子设备、穿戴设备等贡献。

  同时,重庆还提出探索“外资整车企业独资建厂试点”。2016年,重庆汽车产量接近320万辆,成为当地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柱,但外资独资设厂却仍有政策阻碍。

  对此,原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巡视员、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万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外资在国内独资设汽车工厂将是逐步放开的过程,但目前尚未获悉国家层面有放开之意。

  上述《方案》提出将在两江新区发展保税维修业务,加快建成区内笔电产品全球维修中心,建设西部民航维修基地,开展飞机发动机及其他核心零部件等境内外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维修和再制造业务。

  在交通物流方面,《方案》表示打造长江上游物流贸易枢纽港。申请果园港成为国家开放口岸,设立进口粮食、苗木等指定口岸,并完善果园港保税功能,形成以港口为节点,航空、铁路、公路、水路无缝连接的全程综合多式联运枢纽。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