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应传递更明确的紧缩信号 以防市场被信贷规模所刺激 

  本报评论员 林轩

  有媒体引用知情人士的话称,中国政府的初步数据显示,1月份的新增贷款或已接近、甚或超过去年1月创下的2.5万亿月度纪录。但该消息并未获得证实,相关数据将在近期发布。2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月中国外汇储备29982.04亿美元,较2016年12月的30105.17亿美元,减少123.13亿美元。

  去年1月份2.5万亿的月度信贷新纪录,是刺激楼市的一根导火索。市场认为这种大规模的信用扩张必然带来通胀效应,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因此,纷纷涌入楼市,而地产按揭持续数月的大规模投放又进一步推动楼价上涨以及信用规模的扩大,形成一种自我实现的循环。这种现象导致去年人民币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去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一度接近7的低位,中国外汇储备在今年1月也跌破3万亿美元大关。中国政府在去年10月份开始对楼市进行调控,并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2017年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防范金融风险以及去杠杆。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1月份继续保持如此之高的信贷规模,可能会刺激市场做出新的反应。

  首先,重压之下的楼市可能出现反弹,因为市场并不清楚如此之高的信贷规模是不是一种政策选择,这种信用扩张会不利于人们的预期。其次,信贷规模难以下降的现象会令市场担忧经济过度依赖债务,而这不可持续,最终相关政策工具也无能为力。因此,在抑制资产泡沫与去杠杆的两大任务面前,信贷规模又与这两大目标相违背,这会让市场丧失判断,也让相关预期管理缺乏权威。

  我们看到,新年以来,央行陆续上调了一些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利率,比如1月24日,人民银行对22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2455亿元,其中6个月1385亿元、1年期107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95%、3.1%,较上期上升10BP;2月3日,央行对逆回购和SLF利率上调,标志着短端和长端利率已经全面上调,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16年8月中旬的2.64%低点上升到目前的3.42%。

  此外,包括新华社在内的官方媒体最近几日也屡屡表态中国楼市遇冷,存在盘整的压力。一些媒体还认为货币紧缩趋势会冲击楼市。其中一些银行开始限制按揭规模等等。这些动作可能会压制住楼市再次恐慌性暴涨的冲动,但楼市从来就没有被吓住。

  仅在同业市场以及金融系统内部表现出紧缩的态度,可能无法向整个市场传递明确的意志,因为毕竟信贷规模依然居高不下,市场中存量债务的巨大接续需求可能会抑制紧缩的努力,从而导致这种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事倍功半。考虑到经济杠杆过高,又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紧缩的行动可能不会那么坚决,市场会通过各种办法绕过监管,继续通过债务维持运转。

  因此,央行需要向市场传递直接的明确的信号,以防止市场被信贷规模所刺激。为了防止这一结果的出现,央行应向市场传递更为坚决的紧缩信号,也有利于维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编辑 祝乃娟)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