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合作大牌频分手 霞飞诺蹒跚难行

  受集团收入持续下滑影响,全球第二大眼镜制造商霞飞诺集团(以下简称“霞飞诺”)股价再次下跌7.5%,市值仅剩4亿欧元。

  由于高端眼镜市场在奢侈品行业中日渐走红,国际奢侈品集团陆续回收高端眼镜品牌代理权转自营。这使得长久以来依靠销售奢侈品眼镜的霞飞诺陷入了“被离婚”的窘境,业绩也随之一路下探。除了1月受到LVMH入股Marcolin传闻,导致霞飞诺股价再度下跌之外,早在2014年,开云集团高调收回Gucci眼镜代理权之时,霞飞诺便陷入了被合作大牌抛弃的阴霾之中。对此业内人士分析,霞飞诺在收入难保、业绩疲软的情况下,核心代理业务陆续流失,该集团在高端眼镜行业中面临愈加严峻的发展危机。

  失去大牌代理权

  意大利眼镜制造商霞飞诺集团于1月31日对外公布2016年度初步业绩显示,集团2016年销售收入下跌2%至12.528亿欧元,按固定汇率计算跌幅达1.2%,与此同时,霞飞诺营收不济导致集团股价再次下跌7.5%,市值跌至4亿欧元。

  据了解,霞飞诺股价2017年截至今日已经暴跌20%,股价走低除受集团收入影响外,奢侈品集团先后回收奢侈品眼镜代理权,也成为霞飞诺股价近几年接连受挫的原因之一。

  春节期间,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被传将以5000万欧元入股另一意大利眼镜制造商Marcolin SpA,计划通过深度合作谋求高端眼镜行业自主权。

  LVMH集团作为霞飞诺眼镜代理业务第一大客户,该消息直接对霞飞诺造成负面影响,致使其股价大跌21%。而早在2014年,另一奢侈品巨头开云集团已经单方面宣布,提前两年收回旗下一线奢侈品牌Gucci的眼镜代理权转为自营,并于2016年底正式结束合作。该消息宣布当日,霞飞诺股价重挫30%。

  霞飞诺CEO Luisa Delgado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集团虽然结束跟Gucci的合作,但霞飞诺会在之后四年中继续为Gucci生产部分产品。奢侈品牌收回代理权,并不意味着合作就此终止,双方可以基于之前的合作寻找新的合作点。

  相关资料显示,霞飞诺旗下自有品牌仅占23%,代理品牌占比则高达77%。然而随着奢侈品牌对于眼镜业务的重视,许多品牌都已经终止与霞飞诺的合作关系。其中包括,开云集团旗下葆蝶家、圣罗兰、亚历山大麦昆、巴黎世家等。而LVMH集团旗下迪奥、芬迪、纪梵希、赛琳和马克雅各布等品牌也先后表示与霞飞诺合约期满后将不再续约。

  资本市场受挫

  据悉,霞飞诺2016年度业绩整体持续走低,除去该集团已经终止代理的业务并以欧元计算,其销售收入实现3.6%的增幅。2016年三季报数据显示,霞飞诺整体净销售收入9.39亿欧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2%。其中,亚太地区的净销售收入9010万欧元,同比暴跌20.2%,直接拉低亚太地区在集团总净销售收入的占比。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霞飞诺的“代理”商业模式将大部分业务与其他奢侈品牌进行捆绑,当下拥有众多独立品牌的奢侈品集团逐渐收回代理权,同时奢侈品行业一线集团并购动作频出,霞飞诺的生存处境愈加尴尬,该集团业绩始终难破疲软困局。

  霞飞诺曾制定2020战略销售计划,预计2020年实现16亿欧元销售额。霞飞诺2016年销售收入近12亿欧元,在近几年行业环境放缓、业绩疲势不减、眼镜代理权流失的不利环境下,该集团想要在四年内实现4亿欧元的业绩增长,具有一定难度。

  业绩良方难寻

  随着奢侈品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奢侈品牌想要进一步控制产品形象、生产环节、渠道资源、提高对终端消费的灵敏性,只有通过业务自营才能控制所有产业链上的成本和利润。眼镜业务属于低成本、高利润、销量大的产业。奢侈品集团自然会选择眼镜这种相对来讲低单价的切入品类,谋取新利润增长点。霞飞诺作为奢侈品行业升级的牺牲品,也不得不快速调整战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事实上,在奢侈品眼镜市场生变的环境下,霞飞诺曾表示将通过提高自有品牌占比、加强品牌管理,积极寻找优质合作品牌并进行投资或收购等方式抵御奢侈品牌回收代理权改为自营的业务危机。

  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对此表示,霞飞诺流失奢侈品眼镜代理品牌短期内业绩创伤难平,从长远角度而言,霞飞诺的“代理”商业模式不符合奢侈品市场发展趋势才是其“日落西山”的根本原因。霞飞诺最好的业务模式应该选择高端眼镜定制,摆脱对奢侈品集团过多的依赖性,实现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将生产能力转化为面对C端的服务能力,且霞飞诺如果能将所代理的大牌效应转化为自身服务品牌优势,并对零售渠道进行重塑,该集团业绩回温则具有可能性。

  北京商报记者 刘一博 武媛媛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