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
深化供给侧改革要稳中求进
——权威专家全面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记者 金辉 北京报道
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联合主办的“2016-2017中国经济年会”17日在京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之鑫等政府官员和权威专家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了深入解读。专家们认为,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在重点领域进行攻坚、深化改革的经济工作思路,抓住了当前经济结构性矛盾与周期性问题交织的“牛鼻子”。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17年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做好四项工作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了详细解读,并重点阐释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内涵。
2017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局之年,各地区、各部门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抓手,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供给侧改革本身就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表明,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存在一些模糊、肤浅、片面的认识。
深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需要把握好两个逻辑:第一,我国经济运行当中出现的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第二,这些重大结构性失衡虽然有政策上、工作上的因素,但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的障碍,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是政府没有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内涵是三个方面:第一,最终目的是满足需要,就是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第二,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第三,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一方面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体制机制,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领引导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加强激励,鼓励创新,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提高盈利能力,劳动力能力,潜在增长率。
今年以“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任务作为抓手取得了突破成效,比如PPI由负转正,54个月的连续下降由负转正。企业利润增长在提速,部分行业的供求关系,政府和企业的理念和行为等等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明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第一,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要紧紧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通过处置僵尸企业来达到去产能的目的。要继续推动钢铁、煤炭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执行环保能耗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要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去产能不仅仅是钢铁和煤炭,要扩围,但是必须用市场化、法治化的办法。
第二,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总量过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质量安全监管等。同时,要在源头上加大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力度,加大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力度,从根源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政策层面,要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加大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做好政策性粮食库存的消化工作。市场主体方面,要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使之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此外,要明确农村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充分的财产权利。
第三,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振兴实体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富民之基。近两三年来,金融业占GDP的比例快速提高,但制造业比重却在快速下滑,这种变化是不正常的。
振兴实体经济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质和量的关系。在实体经济面临产能过剩和优质供给不足的条件下,振兴实体经济既要去过剩产能,也要全面提升提高产品质量。要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核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扩大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培育更多百年老店。
二是新和老的关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注意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否则老产业会变成过剩产能。
三是内和外的关系。振兴实体经济必须坚持扩大开放,继续依靠两种市场、两种资源。现在制造业外资“进”在减少,“走”在增多,对此须高度重视。
四是大和小的关系。优化产业组织,既要提高大企业素质,也要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要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更多支持中小微企业参与市场公平竞争。
第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针对今年以来房地产泡沫扩大的问题,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专门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和“三去一降一补”中的房地产去库存相互补充。
明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是着力推进关键性、基础性的重大改革。
第一,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突破口,要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这几大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加快推进国有资本投资改革试点。第二,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抓紧编撰民法典,加大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坚持有错必究,纠正甄别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第三,稳妥推进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落实推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直属责任划分方案,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政府收入划分总体方案,抓紧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的方案。深入研究并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改革,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有序推进民营银行发展。此外,还要完善养老保险的顶层设计方案,扩大对外开放。在改革的推进机制上要完善跨部门的统筹机制,加强对财税、金融、土地、城镇化、社会保障、生态文明等基础性重大改革的推进,既制定方案,又推动落实。同时既要抓好重大改革的顶层设计,也要充分调动地方和基层推动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
经济运行合理区间下限是就业上限是物价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以《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题,谈到未来应把握好六大方向。
第一,要把握新常态这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会议指出,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新常态的实现主要有三个转,一个是速度转轨,一个是结构转型,一个是动能转换。
首先,中国经济增长已经从高速转为中高速,从前三季度同比和环比数据看,缓中趋稳态势比较明显。6.7%的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可以说是最好的经济增速。其次,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需要加大改革,调整各方面工作力度。这是中长期目标,把握大逻辑,实现结构转型升级的大目标。最后,新动能正在加快成长,旧动能还要改造提升。国家统计局正在探索对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进行统计,以更好地反映中国经济的动能转换。
第二,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会议指出,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这是我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创新仍是最主要的政策。从中国经济实际看,R&D(研究与开发)投入这些年来增长较快,全国R&D投入已经达到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其中,企业R&D投入占比达到80%,政府投入占20%,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制度创新也同样重要。
会议对明年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行政管理体制、国资国企、产权保护制度、财政金融体制、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都体现了创新打头的新理念在明年经济工作当中的指导作用。
第三,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其中稳是主基调,要稳定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稳增长,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增长是中高速的增长,合理区间的下限是就业,上限是物价。稳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稳预期,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坚持扩大开放,稳定企业家的信心,加强预期引导,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要防风险,把防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目前风险总体可控,要预防和消除隐患。还要守底线,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深入细致地做好社会托底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会议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几个月来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明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钢铁、煤炭行业要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法律法规和标准,推动企业调整处置和兼并重组,其他一些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沿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去产能工作。去杠杆方面,在控制总杠杆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支持企业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式债转股,加强企业自我约束,规范政府举债。去成本方面,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要通过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此外,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第五,提质又增效,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我们要追求的增长是就业比较充分的增长,是物价总水平合理的增长,是居民收入基本同步的增长,是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增长。总的来说,是有质量的增长。
要把提高质量和效益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增长效益不仅要看企业利润、财政收入,也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不仅要关注产量,更要关注质量、标准、品牌、技术。要用标准来立业,用品牌来兴企,努力攀登知识产权的高地,发挥工匠精神,打造百年老店。
第六,打好组合拳。会议指出,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这是一个组合政策思路,是在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中求进政策框架下的组合拳。
要抓好改革重点任务的落实,深化关键环节的重点改革,释放消费、投资、区域、城乡内需的潜力,加快新旧动能的衔接转换,促进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推进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开放,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和改善民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之鑫: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了破解发展难题“牛鼻子”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朱之鑫表示,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在重点领域进行攻坚、深化改革的经济工作思路,抓住了当前经济结构性矛盾与周期性问题交织的“牛鼻子”。2017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注意处理好一些关系。
一是把握好需求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当前经济保持短期稳定增长与深化中长期结构改革的矛盾依然突出,部分产业周期性过剩与绝对过剩并存,供求不平衡、不协调状况十分突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矫正资源错配与要素扭曲十分重要。但侧重供给侧改革并不是替代需求管理,通过需求管理稳增长,释放新需求,引导市场树立信心,改善市场预期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同样非常必要。近期外贸形势好转、CPI、PPI涨幅回升,虽有外部需求改善的影响,但也是实施稳中求进的需求政策正面效应开始显现,这为我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更好的宏观环境。
二是在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过程中,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今年以来,经济运行积极变化增多,前三季度GDP增速都保持在6.7%,进入三季度后工业用电量、发电量、货运量指标都在增长,近几个月,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1至11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1249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经济企稳态势日渐明朗。经济企稳为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把握好“稳”与“进”的关系。
尤其是在去产能、去库存和降杠杆方面,在按照市场原则淘汰落后产能、以技术和环保标准调整过剩产能的同时,也要积极补足部分行业产能不足的短板;在推进三四线城市房产去库存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二线城市房价过度攀升的势头,防止房市泡沫化,推动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在实现债务总体可控目标的同时,也要推进债务结构优化,以市场化手段推进企业负债,尤其是国企债务去杠杆。总体来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保持宏观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总格局,而且还要在稳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过程中,运用多种政策手段降低金融、房地产等领域的风险,放大改革中积极因素的正面效应,实现稳中有进。
三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与培育发展新动能相衔接,也就是要处理好“进”与“好”的关系。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逐渐优化,今年前三季度消费贡献率达到70%以上,三产比重达到52%,去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1%,城乡收入倍差缩小到2.73,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水平实现跃升,这些“新常态”下的积极趋势正在引领中国经济汇聚新的动能,一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正在兴起,消费和产业升级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就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不断改进供给质量和效益,提升产业技术水准和竞争力的同时,也应通过创新与培育发展新动能相衔接,实现新动能与旧动能的接续替代,处理好“进”与“好”的关系。
2016年确实是中国经济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并取得重要成绩的一年。从外部来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增速趋缓和逆全球化势头抬头对我们依赖外贸和投资的传统发展方式形成挑战;从内部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体制性难题亟待破解,新旧动能转换又处于接续的关键期,中国经济能够保持中高速发展更多地需要依靠自身改革所释放的制度红利。在这种形势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较好成绩,这与中国经济依然保持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与我们把握和处理好了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矛盾有着很大的关系。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马龙 SF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