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9日06:45 第一财经日报

  正本清源 振兴实体经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列社论之一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多个方面传递出明年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向。

  此次会议首次提出的“振兴实体经济”,无疑是近些年中国经济的一个关键点。此前12月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已明确提出,2017年要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振兴实体经济”的提法在近5年政治局会议中首次出现。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背景:近两三年来,金融业占GDP的比例快速提高,但制造业比重却在快速下滑,这种变化反映出经济结构的问题和隐忧。

  实体经济的问题可以从短长期两个角度来看,短期是实体经济怎样活下去,长期是怎样发展好。前者主要是结构性和周期性问题,后者从根本上说要靠经济治理(economicgovernance)的优化。

  眼下,实业界深受成本高企之苦,要想从容呼吸,迫切需求的就是营商成本降低。

  诚如企业家宗庆后日前所言,当前做实体经济税费比较高、利润率很低,导致一些企业生存不下去,很多人不愿意干实体经济。

  此前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出具的一份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制造”成本已接近美国。该报告分析了全球出口额排名前25位的经济体,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制造成本指数是96,也就是说,同样一件产品,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那么在中国则需要0.96美元,可见双方的差距已经极大地缩小了。

  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但似乎已然成了高成本社会。近几年,许多人已经感受到我们的某些生活成本已经高到可以跟发达国家比肩,而企业尤其是制造业部门为此叫苦连天。只有成本降下来,企业才有活路。

  成本怎样才能下降?具体分析,成本构成分“标”和“本”两个方面。

  所谓“标”,即有些高成本是自然的,例如中国人多地少,牛羊肉、海鲜略贵就是合理的,所谓“本”,指的是体制性的或者说行政扭曲带来的高成本,这是实业成本居高不下、利润微薄的重要根源。

  体制性的高成本遍布企业经营的许多方面。宏观税负较高是显性上的,此外还有若干隐性因素,例如:上游能源资源及其他领域的行政性垄断带来的高价格;国企、政府挤占信贷额度导致的融资高成本;高房价推高了企业人力成本,而高房价背后是地方行政之手(“经营城市”的地方发展思路);行政审批的直接成本和时间成本;腐败成本,等等。

  以“治本”的方式降低经济成本,就涉及经济治理问题。

  在经济治理方面,近年有若干重要的进展。例如,上个月中央正式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这是我国首次以中央名义出台产权保护的顶层设计,涉及经济治理的深层次基础。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高屋建瓴地提出“要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辨析源流,法治是现代经济的基础,基础坚实,才能生长出细致的劳动分工和复杂的经济结构,这是通往现代发达经济的道路。从长期看,只有法治才能造就社会发展的复利,而复利效应是一个国家和社会通向繁荣的根本途径。

  经济治理的重要性对企业界同样适用。企业治理水平的提升是建设百年企业的基础,这才能通向此次会议所提出的实业发展目标: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增强产品竞争力,有更多“百年老店”。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