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9日20:19 国际金融报

  原标题:新三板迈入“万家时代”,流动性成待解难题

  12月19日,新三板新增17家挂牌企业。至此,在经历了3年多的发展后,新三板正式迈入“万家时代”。截至今日,新三板市场总挂牌数达一万家,协议转让企业8354家,做市转让企业1646家,申报及待挂牌的企业共1535家。

  然而,迈入“万家时代”的新三板今日行情却依然低迷。今日早间做市指数开盘后,在前日收盘价上下窄幅震荡,随后持续下行,午后维持弱势平缓走势,临近收盘,有小幅翘尾但未见翻红。截至收盘,新三板做市指数报1083.08点,跌0.9点,跌幅0.08%,成交4.47亿元。全市场共有997家公司发生交易,共计成交1.78亿股,成交额13.19亿元。

  “有一万家企业挂牌说明我们的新三板在经历了3年多的发展后,市场地位已经得到了认可,大部分企业通过在新三板挂牌为自身经营发展带来了相当正面的影响。但显然,我国新三板的发展依然还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上海一家在新三板挂牌企业高管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如是感叹。

  那么,新三板的未来的完善之路是怎样的呢?哪些新三板新政会在2017年落地呢?

  优胜劣汰加码升级

  今年10月21日,全国股转公司发布了新三板强制摘牌的征求意见稿,规定了11条强制摘牌条件,包括信息披露严重失信、欺诈挂牌、持续经营能力存疑和公司治理不健全等。

  “当前新三板企业质量下降情况比较明显,没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会让这个原本流动性就较差的市场,更加难以有吸引力。”上海一位私募基金投资总监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如今强制摘牌11条的出炉意味着监管层对这一市场质量的重视,当然对主办券商等中介机构的责任承担,以及投资者保护等仍然停留在框架性阶段,这方面后续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落实。”

  “当前新三板融资需求满足率不到10%,急需推出改革措施。”国金证券分析师贺国文指出,新三板市场在火热了一段时间之后,于2016年进入了严格的“监管年”。新三板市场遭到严格监管、流动性极低、做市指数持续下行、企业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等问题突出,亟需监管层推出有效的改革措施。

  有一万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并不意味着市场已经“完美无敌”。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对新三板而言,同样需要“有进有出”才能保证“优胜劣汰”。

  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纳斯达克每年便有大约8%的公司退市。而在1985年到2008年间,纳斯达克有11820家公司IPO,但同期退市数达到12965家,净增长为负数。

  市场人士强调,无论是主板还是新三板,公司数量减少并非坏事。对于那些已经被投资者抛弃的上市公司或者挂牌企业没有必要继续留在这个市场。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是维护市场良性、平稳发展的保证。

  改善流动性成重点

  “当前新三板最大的不确定性是流动性的不确定,虽然监管层给出一揽子解决方案,但从目前市场反应来看,仍然信心不足。”华泰证券分析师邬煜指出。

  12月13日,股转系统官方微信发布信息称,筹划了许久的私募试点工作在近日评出进入现场验收机构的名单,其中深创投等10家私募机构入围。市场人士认为,私募做市试点名单的出炉,对困扰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将会有所缓解。

  “私募做市试点细则出台,是股转系统及监管层真正开始解决流动性的开端,有助于提升市场对于未来政策落地的预期。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市场做市机构供需不均衡的格局,提高流动性。”邬煜表示,本次的私募做市靴子落地,虽然整体有助于提升市场的信心以及逐渐改善市场对于后续政策落地的预期,但考虑到私募做市对流动性的短期影响有限,改善新三板市场的有效政策本质仍在于推进市场的流动性预期。

  “私募做市试点,并未触及到流动性改善的核心矛盾。”邬煜认为,一方面没有流动性支撑的有效退出路径,会导致PE 投资行为保守;另一方面私募做市并未明显带来投资增量。

  东北证券新三板研究中心表示,从投资供给端来看,之前新三板投资增量、市场交易量等远远没有跟上,2017年上半年市场还面临短期限投资到期的压力,因此如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精神,在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下,从供给侧入手,升级创新交易制度,大力引入合格投资者,活跃市场,将是未来3年新三板的主要任务。

  正是择优布局好时机

  “放眼当前大类资产市场已鲜有便宜资产,新三板无论如何都算少有的低洼地,而这种低洼是由较高的投资门槛和未来不明朗的预期所致。我们认为,2016年经历了新三板市场大幅调整后估值回归及规则完善的阵痛之后,2017年在‘流动性供求平衡’及‘制度推进’两方面作用下,市场或显著改善。”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新三板研究负责人诸海滨说。

  此前,中泰证券分析师张帆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对2017年市场的看好,“预计明年上半年,新三板将迎来机构入场的机会”。

  张帆认为,新三板市场已是久旱,不久便能逢甘霖。关于做市商交易、大宗交易等,已多次通过市场观点、线下路演等向市场提示可能性及实现节点,目前进展仍在预期内,落地可能性较大,总归是好事将近。从储备优质品种的角度,目前正是养精蓄锐、择优潜伏布局的好时机。

  诸海滨认为,短期而言,新三板市场在年底和2017年初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干扰,例如目前新三板的流动性困境依然未有太大改善、寻求退出的上市IPO 辅导数量创新高与新三板挂牌申报数量维持高位、挂牌数量破万家与融资金额放缓的矛盾、做市转让与协议转让方式的博弈、新三板定位的方向性抉择等,2017年新三板将在博弈过程中求解,下半年机遇将大于挑战。

  诸海滨建议,在明年市场启动之前,投资者需要“俯下身去”,自下而上寻找价值型公司,就像“伏击战”,往往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收获。首选“IPO退出预期+盈利稳定增长”双驱动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在行业策略上优先关注“需求驱动”的子产业链板块,建议关注“以机器人为主的高端自动化产业链”、“母婴产业链”、“养老产业链”、“健康产业链”、“K12教育产业链”、“军工产业链”、“核电产业链”等。

  (国际金融报记者 赵怡雯)

责任编辑:骆珊珊 SF176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