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6日00:08 新浪综合

  部分国家级新区构建新兴产业体系遇挑战

  记者看到,管委会相关工作人员仍忙于整理搬迁来的办公资料,工人们还在紧张地调试网络、电路、安装窗帘

  来源:法治周末

  赣江新区管委会办公大楼。 周孝清 摄

  国家级新区对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部分新区仍不同程度存在着规划执行不严、土地等资源集约利用程度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强、体制机制创新不足等问题

  法治周末记者 汲东野 周孝清

  10月20日,江西赣江新区在南昌挂牌成立,是全国第18个、中部地区第2个国家级新区。

  南昌儒乐湖大街399号,是江西赣江新区管委会新址。11月7日,法治周末记者来到这里,探访这个最年轻的国家级新区。

  管委会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班子已经确定,但管委会的部门设置和入驻人员还没有完全就绪。记者看到,管委会相关工作人员仍忙于整理搬迁来的办公资料,工人们还在紧张地调试网络、电路、安装窗帘……

  “作为省委、省政府的派出机构,新区管委会负责新区的规划、开发和建设工作。”江西省发改委主任吴晓军说,江西赣江新区建设以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为引领,着力推动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点。

  赣江新区的具体定位为:长江中游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重要开放高地、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先行区、江西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今年6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赣江新区。根据批复,赣江新区范围包括南昌市青山湖区、新建区和共青城市、永修县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465平方公里。自此,建设好江西赣江新区成为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一部分。

  批复指出,建设好江西赣江新区,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内陆地区开发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目前,我国已设立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浙江舟山群岛、甘肃兰州、广州南沙、陕西西咸、贵州贵安、青岛西海岸、大连金普、四川天府、湖南湘江、南京江北、福建福州、云南滇中、哈尔滨、长春及江西赣江18个国家级新区。

  通过观察国家级新区的获批时间,记者发现,2014年以后,新区的数量呈“密集式”增长。与此同时,仍有多地在积极谋划申请“国家级新区”。然而,根据近年的媒体报道,个别新区的发展也并不如规划时的那般美好,甚至一度沦为“鬼城”。

  “还会有新的国家级新区被批准,至少每省一个,赣江新区不会是最后一个。”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赣江新区规划每年约有千亿元投入

  查看江西赣江新区的空间布局规划图,赣江新区是“竖跨”南昌、九江两地的长条型地带。

  江西赣江新区位于赣江之滨,规划面积其中南昌267平方公里,九江198平方公里。2015年常住人口约6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570亿元,工业总产值193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93亿元。

  吴晓军介绍说,赣江新区以主要交通通道和鄱阳湖、赣江等水系为依托,努力构建“两廊一带四组团”发展格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两廊一带”主要包括:昌九产业走廊,主要依托南昌经开区、临空经济区、共青经开区、永修云山开发区,打造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走廊;滨湖生态廊道,以鄱阳湖滨湖控制带、赣江为主体,构筑百里滨湖立体生态廊道;昌九新型城镇带,以昌九大道为主轴,构建适度紧凑、疏密有致、延绵发展的绿色生态城镇带,联动南昌、九江都市区一体化发展。

  “四组团”包含昌北组团、临空组团、永修组团、共青组团。

  赣江新区一头连着南昌,一头接着九江,是联动南昌、九江“双核引领”的桥梁和纽带,是牵引昌九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引擎。

  江西赣江新区成立后,国家层面将在财税金融、基础设施、土地管理、科技人才、先行先试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江西省委省政府也将举全省之力,推动赣江新区成为江西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产业升级的引爆点、带动全省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作为长江中游新型城镇化示范区,赣江新区将充分发挥滨湖亲水、生态优美的优势,着力优化城镇空间形态和布局,提升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率先开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市建设管理创新等方面的改革探索,促进产城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建设与山脉水系相融合的滨湖临江宜居宜业新城;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先行区。

  提及赣江新区的发展目标,吴晓军表示,到2020年,赣江新区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合作取得新进展,基本建成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区。

  到2030年,赣江新区发展要实现重大跨越,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大幅增强,新型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备,体制机制充满活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点。

  “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新区每年将有约1000亿元的投入,力争用10年左右集聚200万左右人口,相当于再造一个南昌。”此前,吴晓军接受采访时说,赣江新区将成为江西未来经济建设新的主战场、产业升级的引爆点。

  陈耀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因为赣江新区是跨南昌和九江两行政区划的国家级新区,尤其需要注意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问题,怎样打破行政区划的分割,协调好两行政区和新区的功能和利益划分,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2014年后的申报热潮

  从1992年,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设立后,至今的24年里,我国共设立了18个国家级新区。

  江西赣江新区设立后,中国国家级新区将扩容至18个,其中东部地区7个、中部地区2个、西部地区6个、东北地区3个。

  根据2015年GDP数据,天津滨海新区和上海浦东新区GDP分别约为9300亿元和7200亿元,而位于西部地区的滇中新区、西咸新区、兰州新区和贵安新区的GDP总量在新区中较为落后。

  不过,也有数据显示,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39.04亿元,跃升到了2015年的125.8亿元,年均增速达33.98%。

  法治周末记者整理发现,各国家级新区的自身优势与功能定位也有非常大的差异,占地面积层次不齐。2015年9月之后批复的新区均不超过500平方千米。另有西咸新区、贵安新区、天府新区、赣江新区跨越地市行政区划。

  各地基础条件的不同,使得虽然同为国家级新区,但18个新区的发展势头、遭遇的困难和对困难的解决能力都有较大的差异。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家级新区的设立为国家创新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015年4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促进国家级新区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

  《意见》提出国家级新区的发展目标: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在比较长的时期内快于所在省(区、市)的总体水平,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规模,将新区打造成为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平台、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示范区,进一步提升新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中的战略地位。

  法治周末记者观察发现,2014年之后,各地掀起申报国家级新区的热潮,国家级新区的批复数量也在密集增加。至今为止,2014年后批复的新区数量达到12个。

  通过梳理公开信息,记者发现,除了正式获批的国家级新区,全国还有多个城市新区谋划打造国家级新区,其中包括石家庄正定新区、武汉光谷新区、郑州郑东新区、唐山曹妃甸新区等。

  问题与挑战

  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固然是新区发展的成功案例,重庆两江新区发展势头也较为迅猛,然而,根据媒体报道,有个别新区发展仍困难重重,甚至沦为“空城”。

  《意见》指出,近年来,国家级新区对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部分新区仍不同程度存在着规划执行不严、土地等资源集约利用程度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强、体制机制创新不足等问题。

  根据《意见》,国家级新区的发展还需要遵循“规划引领、科学开发;产城融合、宜居宜业;节约集约、集聚发展;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基本原则。

  有评论认为,目前除浦东新区之外,其他大部分新区的产业结构仍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不高。有的新区以高耗能的能源重化工业为主,发展面临较大的资源环境约束;有的产能过剩现象突出,市场竞争环境出现恶化趋势;另一些新区产业没发展起来,只能卖地。

  陈耀认为,只有通过产业聚集才能带来人口聚集,不能单纯依赖房地产经济,搞新区并不是进行“圈地”,还是要推动产城互动发展,没有产业就会产生问题,出现空城、死城现象。在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过去的高速增长态势不再的情况下,新区面临最实际的问题就是招商引资难度加大、企业投资能力与意愿下降、政府债务风险增加等困难,这也是各地新获批新区面临的棘手问题。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和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史育龙指出,国家级新区整体发展水平不错,同时一些新区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增长水平,人气不够,在多数行业普遍出现产能过剩的背景下,这些新区面临如何构建以新兴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的挑战。

  史育龙建议,运用开发性金融中长期融资优势和投资、贷款、债券、租赁、证券等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加大国家级新区建设融资模式创新力度,支持新区与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产业引导基金。

  对于国家级新区的出路,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认为,应因地制宜地去发展经济。政府要提高服务意识,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同时让新区加入到市场经济的洪流中接受锻炼。

  丁长发认为:“衡量新区的标准有两个:产业的发展和人的城市化,而不只是土地的城市化。另外不能用2-3年这样的时间节点来衡量,还是该以更长时间段来衡量,比如说20年。”

  陈耀也建议,包括国家发改在内的国家级新区管理部门,也需要加强对规划落实的评估与监管。据了解,发改委也有对于国家级新区的中期评估,但目前还缺乏明确的量化指标。

责任编辑:陈永乐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