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5日06:50 第一财经日报

  金融科技:适者生存

  张苑柯

  [任胜康认为,数字化科技给银行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机遇,银行必须演变,融合数字化的特点,提高自身优势]

  据境外媒体报道,受到金融科技冲击,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美国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已总计关闭389家支行。传统银行似乎正在将更多资源投入到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的移动化运营上。

  面对传统零售银行向移动化、数字化运营倾斜,金融科技已然对传统银行宣战。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兼零售金融业务总裁任胜康(ShekarRajashekaran)认为,数字化是银行业自然的发展趋势,所谓适者生存,变革中方见真章。

  挑战与机遇并存

  过去两年全球金融科技公司飞速发展,仅2015年,全球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总投资超过190亿美元。以支付宝为中心,蚂蚁金服在过去两年逐渐扩展和完善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余额宝是全球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之一。蚂蚁小贷和芝麻信用也逐渐占据借贷市场。

  任胜康认为,数字化或金融科技和银行间并非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而是一种银行业的进化趋势,讲究适者生存。

  据三季度营收报告,美国银行已拥有2100万手机银行客户,18%的存款交易通过移动设备完成;摩根大通通过数字化渠道开设新卡账户的人数上升35%,手机用户增长17%。各行最新营收报告还显示,自去年三季度以来,花旗银行在北美地区关闭116家支行,摩根大通关闭161家营业网点。

  银行零售网点中基础银行服务正经历大规模的数字化进程,据悉,十年前花旗大约一半交易在分行完成,而今不仅90%~95%的亚洲交易在分行以外完成,信用卡客户获取渠道更是1/4来自网端,然而数字化的演变并非在一夜之间发生。

  任胜康认为,数字化科技给银行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机遇,银行必须演变,融合数字化的特点,提高自身优势。他强调,银行以新增分支机构的数量来证明成长已经不符合当下时局,当下更需要的是集中资源,投入技术和数字化领域,以适应客户需求和偏好的改变,传统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战略必须上至全球下至区域全层面延伸。

  记者了解到,为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数字化体验需求,花旗正积极转型进行数字化布局,推行“移动优先”的全渠道分销模式。以数字化优先战略确保花旗以客户所熟悉和喜爱的方式进行交互,例如不断完善提升手机银行、社交媒体服务平台等。2015年,花旗在全球新设立了金融科技部门。

  任胜康认为,在核心地区重点设立优质智能分行,为客户提供智能服务,将分行功能和数字化结合才是战略方向。

  “在我看来,完整的演变或进化需要不同生态体系互相结合,以及各种渠道互为补充。”其补充道,银行提供的是更高价值的咨询服务,客户仍需要可信赖的人际接触以提供投资建议,这是人性的自然特征。

  2016年,花旗推出全方位财富管理平台等新生代咨询工具,为客户在不同压力测试的情境下,提供全面的投资分析报告。此外,花旗进一步推出了长期投资组合参考、财富多元化指数等多项创新的财富管理工具,这些工具由花旗全球和区域研究小组共同开发,旨在帮助客户进一步了解其投资组合情况,更好把握充满挑战的市场。同时,花旗客户在网上银行可直接进行海外基金的申购和赎回等交易。

  “数字化的先进便利工具结合人际咨询,是当下的趋势。在智能银行(smart-branch)中配备先进的数字技术,可以给客户带来更优质的体验。”任胜康补充称,“不论从人才增量的角度,或者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角度出发,数字化都是机遇。”

  科技融合与监管升级齐头并进

  如果金融科技的发展在发达国家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早已如火如荼,走在世界的尖端。阿里巴巴2014年的支付额高达4.8兆人民币,接近中国工商银行信用支付额的三倍。阿里巴巴的壮大与它的电子商务的巨大市场份额密切相关。阿里巴巴相关网站的网购销售额已经远超整个美国的网购销售额。蚂蚁金服必将收获于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体系。

  花旗近期发表的《数字化颠覆》(DigitalDisruption)报告指出,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为西方的主要科技公司(GAFA: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提供一个向导。一旦像亚马逊这样的有技术、有客户、有交易额的公司重点发展金融领域,那么传统银行会受到更大的冲击。

  2016年4月,花旗中国通过支付宝和微信等平台,为客户提供查询、转账、还款及账户变动提醒等数字化服务。2016年,花旗中国预计数字化渠道的用户数量实现翻番,同时通过数字化渠道新增的信用卡用户数量实现翻番。

  数字化的发展离不开监管的升级。客户需要安全、有效的监管,因此基于监管角度,银行似乎更能适应此类变化。“网络安全是监管层的关注点,这也是金融科技业健康发展的基石,花旗会和行业和监管层分享相关经验。”任胜康对记者透露,“维护网络安全是为了数字化能更健康地发展,只有和客户搭建完全信任的桥梁,才有可能打造更强大的银行。”

  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前,指纹扫描、虹膜扫描、语音识别等生物认证存在障碍,银行需要额外为客户们配备必要的软硬件,需支付高昂成本。如今,智能手机占据市场,移动终端的摄像头和麦克风得以有效记录生物识别ID创建所需的各种细节。

  继今年6月推出语音认证服务后,近日花旗银行宣布开启另一项生物认证。本月,花旗银行在香港推出指纹识别(TouchIDSensor)认证服务,让客户以此功能登入花旗掌上银行(CitiMobile)。客户只需使用苹果5s或更新型号手机,登入全新升级的花旗App后选择启动指纹识别功能,便能通过指纹登录账号,使用包括转账、查询余额、缴付账单、管理定存等功能。

  任胜康告诉记者,数字化安全是花旗重点关注的领域,在保护客户信息、资产等方面投入巨大。如今数字化攻击频繁,银行必须与时俱进,以防范欺诈、数字化攻击等。“花旗数字网络安全致力于7×24×365不间断地监测和防御完善,语音识别和指纹识别从客户角度也增强了安全性,因为两种都是私人且独特的信息辨别方式。”任胜康强调,除提高客户个人ID识别的安全性外,在交易领域也需密切监测。

  花旗积极布局数字安全领域的前沿技术。据福布斯杂志报道,花旗银行旗下风投机构CitiVentures上月宣布,将对机器学习初创企业Feedzai进行战略投资。Feedzai专注于电子商务和银行领域的实时欺诈预防,该公司称这笔投资将支持其继续在金融服务生态系统中的扩张。

责任编辑:陈永乐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