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4日01:25 每日经济新闻

新浪基金曝光台:信披滞后虚假宣传,业绩长期低于同类产品,买基金被坑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新浪帮你曝光他们!

  原标题:对冲基金A股信心指数上涨12.59% 私募关注“有故事”个股

  ◎每经记者 杨建

  10月融智中国对冲基金经理A股信心指数为113.55,较上月上涨12.59%,A股市场趋势预期信心指标和仓位增减持投资计划指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调查显示,私募加仓意愿升温,但仓位调整却不明显。从调研看,私募明显更关注“有故事”的个股。

   看涨但仓位调整不明显

   在美国加息预期升温、楼市持续火热等一系列内外环境干扰下,市场期盼的“金九银十”行情中的“金九”落空,取而代之的则是沪指跌破3000点后的震荡局面。国庆节后,A股迎来“开门红”。融智10月中国对冲基金经理指数报告显示,A股基金经理A股信心指数为113.55,较上月上涨12.59%,A股信心指数继续回升。

  私募排排网的调查数据显示,高达44%的私募对后市持看涨态度。其中,12%的私募对后市持极度乐观的态度;看平后市的私募仍然占比最多,达46%;看跌后市的私募较上月下降明显,仅为10%。

  虽然私募对10月行情看好,但表现在仓位调整上却并不明显,私募们普遍仍表现得较为谨慎。数据显示,计划在10月进行加仓操作的私募占比为26%;表示将继续维持仓位不变的私募仍然占据较高比例,达56%;计划10月进行减仓操作的私募占比达到18%,较上月有较大下降。

  同时,参与调查的私募在仓位布局上也做出了一定的调整:计划在10月将仓位调整至60%~80%的,占比升至20%;计划维持仓位达到80%以上的私募机构占比达18%。可见,在对10月行情转暖的情绪支撑下,不少私募在仓位上布局也表现得更积极。但是有小部分私募依然较为谨慎,计划10月将仓位调整至0~20%的私募机构占比达16%;计划在10月将仓位调整至30%~50%的私募机构下降至36%。

  西藏琳琅投资王琳认为,11月中旬前都可以谨慎乐观,目前来看反弹行情并没有结束,只是上涨不会一蹴而就,市场在技术性修复时,是进场的大好机会。从技术上来看,沪指在3060~3085点区间的前期平台依旧会对市场形成一定抛压,强势突破的走势仍然受限,反复震荡的概率较大。市场能否快速突破,关键是看成交量能否持续,只有市场成交量能够持续有效放大,充分地换手才是市场上涨的基础。

   四川上市公司受关注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选择好的标的股是关键,而为了选出好标的,私募多积极调研。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显示,9月共有5068家机构(含重复)合计调研了484家上市公司817次,达到了今年下半年来的最高峰。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有私募告诉记者,前期对四川地区的一些上市公司做了密集调研。而事实上今年以来川股频频上演重组戏码,二级市场上个股轮番发力成为私募关注的焦点。

  今年三季度,四川上市公司中共有34家公司获得累计483家机构调研,其中并购重组、外延扩张等“有故事”的个股明显受到私募机构的重点关注。而今年以来披露重大重组事件的四川上市公司达18家,其中因股权转让发生大股东变更而带来重组预期的四川双马更是成为大牛股,此后又涌现出泸天化国栋建设等多只大牛股,而在这些大牛股的背后,大都上演了资产重组的好戏。

  并购重组、外延扩张,这给了机构投资者想象的空间。具体来看,三季度最受机构关注的川股为创意信息四川九洲天翔环境,它们接待的调研机构数量分别为50家、46家和40家。其中,创意信息在2014年初上市后便动作频频,先后收购格蒂电力和邦讯信息,得到市场颇多关注,今年三季度公司接待了包括重阳投资在内的50家机构6个批次的调研。

  资产注入预期强烈的四川九洲三季度也是机构青睐的标的,调研机构中不乏诸多公募和私募基金公司。随着经济下行和化工行业调整,倒逼越来越多的化工类个股走上转型升级乃至重组之路,而这也吸引了众多机构的目光。从新都化工到云图控股,其转型之路引机构注目;而北化股份涉军工的资产重组也给其带来不少的看点。

责任编辑:张伟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房地产降温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

在当前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中,房地产可能是极少数安全、稳定且收益率相对较高的资产。而限购政策带来的楼市可预期的降温,极大降低了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

一线城市更应拥抱分享经济

一线大城市的地方政府对于网约车的政策代表了对于分享经济的态度,也是其他地方政府将会采取何种态度和政策的风向标。限车门槛已经不低,勉强可以接受,限车又限人的政策风险是网约车这一分享经济业态的不可承受之重。

滴滴的尴尬背后是政企关系失衡

市场型企业的大量出现意味着税收征缴、统计监测、货币发行等传统上由政府进行的事务也需要作出调整和改革。市场型企业和政府之间需要加强沟通和配合,最大限度地收获科技革命带来的红利,避免福利损失。

政府为啥不忍心对楼市下狠手

过去几年的经验再次证明,楼市泡沫固然带来种种问题,但离开房地产市场的稳增长也是难上加难。地方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爱恨交加、左右为难的心态,导致它们很难对楼市祭出重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