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8日01:29 上海证券报

  ⊙记者 邵好 ○编辑 全泽源

  重组“冷淡期”规则调整仅十余天,已获得市场认可。

  9月26日,长航凤凰在宣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时表示,公司承诺自该公告发布之日起至少一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成为上述规则调整后最新使用案例。

  9月9日,证监会宣布对《关于加强与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相关股票异常交易监管的暂行规定》(证监会公告〔2012〕33号)、《关于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若干问题的规定》(证监会公告〔2008〕14号)进行了相应修订。

  其中,缩短终止重大资产重组进程的“冷淡期”,由3个月缩短至1个月,即上市公司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或者草案后主动终止重大资产重组进程的,上市公司应当同时承诺自公告之日至少1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此外,若公司在3个月内再次启动重大资产重组行为,应当在再次启动的重组预案和报告书中,重点披露前次重组终止的原因,短期内再次启动重组程序的原因。

  彼时,有投行人士表示,重组“冷淡期”缩短有利于提升并购重组的市场化程度,加快资本运作效率,同时增加的信息披露要求,将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中的信息披露透明度。

  记者注意到,在监管层披露重组“冷淡期”缩短后,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在实际操作中执行。

  \*ST蓝丰9月22日在宣布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时表示,公司承诺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暨公司股票复牌之日起一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不仅如此,部分仍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也主动贴近重组“冷淡期”新规,提前承诺若方案未成,将自公司股票复牌之日起一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例如,荣之联9月22日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若终止重组且停牌时间未超过3个月,公司承诺自公告之日起至少1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若停牌时间累计超过3个月,公司承诺自公告之日前至少2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上述投行人士表示,重组“冷淡期”缩短给上市公司筹划重组以更大余地。披露预案或草案后,上市公司已经可以明确重组方案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此时,其选择主动终止,便可以在一个月后启动新方案,而不是“硬着头皮”走完流程,最终被否等待更长的时间。

  其进一步解释称,上述规则强调“披露预案或草案后”、“主动终止”,更多地鼓励公司在重组前期把问题解决。“相当于建议公司自己提高认知水平和运作效率,停牌时间累计超过3个月就要延长‘冷淡期’。”THE_END

责任编辑:马天元 SF180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牟其中为什么“见不得阳光”?

牟其中的错误在于,在这种“见不得阳光”的寻租过程中,他又渴望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理论,同时还显示出一份十分醒目的异端姿态。他连续不断地、让人瞠目结舌的、恶作剧式的承诺最终让他在政界、经济界、传媒界和社会公众层面多重失信。

实现中国包容性发展需法治保障

法治能够使社会成员通过社会代价最小的方式,去寻求“最大公约数”的利益平衡,而且这个最大公约数出来以后,可以得到的是在法治保障条件下可持续的多轮的动态优化,来实现中国的包容性发展。

优质公司都去海外上市怎么办

如果说在改革开放初期,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不得不要靠吸引外资、“交学费”的方式来完成的话;那么今天要改变大批优质中国企业“肥水流到外人田”的现象则需要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市嘲补短板”来实现。

限购限贷就是楼市的“饥饿营销”

如果货币泡沫蜂拥进入各大城市的地产市场,再过一段时间会是怎样的情景呢?通常而言,如果地产市场出现大崩盘,则意味着国民经济面临“灭顶之灾”;试想想:如果土地开发大大超越了城市生产力水平,未来会出现多少“死城”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