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3日05:40 21世纪经济报道

新浪基金曝光台:信披滞后虚假宣传,业绩长期低于同类产品,买基金被坑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新浪帮你曝光他们!

  本报记者 李玉敏 见习记者 叶麦穗 北京、广州报道

  揭秘地方AMC

  经济放缓,不良释放。那么以处置不良资产为主业的资产管理公司(AMC)是否就迎来了春天呢?不!砒霜在谁手里都是砒霜。记者采访了第一批地方AMC公司之一粤财资产的董事长吴锋,他解读了10年来不良资产处置业务的变化和发展,并提示了目前房地产行业潜在的风险,更印证了AMC行业逆周期是个虚假现象。目前AMC面临不良资产收购难和处置难的两难境地。(曾芳)

  导读

  2016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表现各地不一、各地区分化明显,局部地区出现了泡沫迹象。更令决策层和监管机构担忧的可能是居民杠杆率不断攀升,一旦房价发生巨幅波动,资产公司面临的压力将会十分巨大。

  “原本以为经济下行会给地方AMC带来不良资产大爆发的‘盛宴’,可在现实的业务操作中却出现了不良资产收购难的现象。”近日,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财控股”)副总经理、广东粤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财资产”)董事长吴锋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在吴锋看来,之所以出现这样与一般感觉相背离的现象,既有银行自身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对外转让较少的原因,也有行业竞争加剧的因素。伴随着地方AMC的不断扩容,目前已有25家省级地方AMC成立,其中18家获得银监会备案,但和四大AMC相比,地方AMC由于不是金融持牌企业,不能享受同等的政策待遇,在资金来源、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业务跨区域经营上存在诸多制度性瓶颈与障碍。

  为此,他表示,希望地方AMC能早日获得和四大AMC同样的政策待遇,希望有关方面能早日修改《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允许地方AMC在处置方式上采取债权转让等与四大AMC一样的灵活方式,或早日将地方AMC纳入银监会统一监管,成为与四大AMC一样具有正式金融牌照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不良处置”十年之变

  《21世纪》:粤财资产成立于2006年,也恰逢四大资管公司开始商业化运行的阶段。你觉得和十年前相比,本轮不良资产的特点和处置方式有什么不同?

  吴锋:十年前,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以满足改制需求为主。那时,不良资产是制约国内银行改制的主要问题。不良资产供给主要来自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重组,产生了两轮不良资产大规模政策性剥离。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其次是政府干预和不良决策等体制性因素,第三是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等政策性因素,以及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

  十年后的今天,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以满足监管要求为主,因而不良资产的处置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集中性。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及部分城商行已基本上完成股改、上市,成为金融不良资产市场的主要供给者。尤其是上市银行会基于利润和维护资本市场正面形象等考虑,主动管理自身不良资产。

  十年前,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主体是四大AMC,真正从事不良资产处置的地方AMC全国也就只有四家。那时,地方AMC的市场化生存空间很小,基本上都源于承接当地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政策性剥离任务,像粤财资产的成立就始于2006年承接广发银行股改剥离不良资产包。

  十年后的今天,正当外界都认为资产管理行业将大爆发的时候,地方AMC却仍面临着不良资产收购难的问题。据我们研究发现,16家上市银行大都以自主清收为主,对外公开转让占比不高,平均不到30%。因此,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与一般感觉相违背的怪相,即原本以为经济下行会给地方AMC带来不良资产大爆发的“盛宴”,可在现实的业务操作中却出现了不良资产收购难。究其原因,除了银行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减少实质性地对外转让外,还与四大AMC在战略上开始回归传统金融不良资产主战场有关。

  十年前,地方AMC以赚取买卖差价的不良资产简单处置为主。那时,中国经济处于上行周期,不良率不断下降,不良资产属于稀缺资产,处置难度较低,收购处置价差较大,获利相对容易,因此地方AMC不良资产处置主要是以传统的债务重组和多样化出售为主,辅之以诉讼追偿、破产清偿等“简单、粗暴”的处置方式。

  十年后的今天,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业务竞争更加激烈。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共有25家省级地方AMC,十年增加了5倍,其中近60%(14家)都是在2015、2016这两年集中成立的,有18家省级地方AMC获得银监会的备案批复。然而,这些地方AMC却面临着存量资产处置难的困境。经济持续探底带来的不良资产预期发生改变,“持币观望”情绪开始增加,不良资产投资陷入低潮,使得不良资产处置变得更加困难。

  《21世纪》:目前恰逢银行业不良资产持续增加的上升周期,是否意味着AMC的机会来了?有人认为,在经济下行期,不良的处置难度更大,对此你怎么评价?

  吴锋:自从2011年开始,中国银行业不良率和不良余额不断攀升,这对四大AMC来讲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们与四大行有着天然的业务联系、长期的合作历史、“总对总”合作的业务便利,以及成熟的合作模式。

  而对于地方AMC来讲,则不能一概而论,机遇与挑战并存。据我们了解,今年很多地方AMC还存在“收购难”的现象;从市场细分的角度来看,只能说存在着有利于地方AMC的结构性市场机会,如所属区域的城商行、农商行等产生的不良以及地方国有企业供给侧改革带来的业务机会。

  不过,我们也观察到,四大AMC早已看到这一机遇,并正谋划抓住银行业不良上升带来的这一轮业务机遇。从去年开始,他们的业务战略重点都已转移到传统的银行业不良贷款的收购处置业务上,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地方AMC的市场空间,所以很多地方AMC都感觉到银行不良资产收购反而要难于去年。

  另外,还有一个全行业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在经济下行周期,所有AMC都将面临处置难的挑战。经济持续探底带来的不良资产预期供给增加、价格走低,加之房地产走势分化,致使投资者避险情绪增加,心理价格预期发生改变,使得不良资产处置变得更加困难。

  希望地方AMC能与四大AMC享同等政策待遇

  《21世纪》:在不良资产市场,四大AMC还占据主要位置,你认为地方性AMC主要发展瓶颈和障碍是什么?如何与四大AMC做差异化竞争?或各方有无合作空间?

  吴锋:制约地方AMC发展的瓶颈和障碍主要表现在制度安排层面。与银监会监管且具有金融牌照的四大AMC相比,地方AMC由于不是金融持牌企业,在资金来源与成本、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业务跨区域经营上都存在制度性的瓶颈与障碍,导致地方AMC在传统不良资产收购与处置业务上运营成本高企,处于竞争劣势。

  当然,地方AMC也有自己的相对竞争优势。比如,信息和资源的优势。由于不良资产处置行业的痛点就是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不良资产的“属地化”特征上,那么作为“地方军”的地方AMC就具备“主场作战”的本土优势。深耕属地市场的地方AMC,更了解属地的产业政策、优势行业以及区域分布,更熟悉属地的司法和信用环境,以及更容易获得其他与资产处置等相关的各类信息,具备信息优势。

  此外,大多数省级地方AMC都具有一定的政府背景。在化解区域金融风险、处置不良资产上能够更容易获得属地司法机关及各级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具有人脉资源优势

  第三,借助属地政府背景,地方AMC在深挖地方资源上具有天然优势,在获取地方中小银行的不良资产、参与地方国企供给侧改革上,更容易获得政策性支持。

  所以,我们都认为,其实“竞合”才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作为“中央军”的四大AMC具有资金、业务、渠道、网络、客户以及人才等多重优势,而地方AMC则在不良资产处置业务上具备深耕本地市场、更接地气的属地优势、信息优势、人脉优势以及属地政策性支持优势。因此,不论是在传统不良资产处置上,还是在合作争取地方资源、发展创新业务、化解地方金融风险上,四大AMC都应与地方AMC携手合作,争取更大的市场空间。

  《21世纪》:四大AMC的监管政策陆续出台,而地方AMC和四大并不统一,对于地方AMC的监管你有何建议和意见?

  吴锋:为更好地发挥地方AMC“化解金融风险、盘活金融存量、激发金融增量”的作用,我们希望监管部门加大对地方AMC的政策支持。

  比如,建议修改《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财金[2012]6号)第三条关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购入的不良资产应采取债务重组的方式进行处置,不得对外转让”的规定,允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方式上采取债权转让等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一样的灵活方式。

  此外,我们也较为期盼将地方AMC纳入银监会统一监管,成为与四大AMC一样的具有正式金融牌照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建议向地方AMC颁发金融许可证,享受与四大AMC同等的政策待遇,从而便利地方AMC与债务企业在重组过程中办理抵质押登记、约定利率及计算利息,进而有利于地方AMC降低资金及运营成本、更好地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此外, 我们还建议成立地方AMC行业协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行业交流活动,抱团取暖,互通有无,健全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共同促进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21世纪》:类似于粤财资产这样的地方AMC平台来说,近期的风险可能集中在哪里?公司是否做好了化解的准备?

  吴锋:对于粤财资产来说,大部分资产都集中在房地产领域,这既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是这几年特别是从去年开始,房地产行业进入新一轮的涨价周期,对于储备丰厚的资产公司来说,肯定是好事;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没有永远只涨不跌的房价,高房价对于经济虽然从短期来看,有一点的好处,但从长远来看,弊大于利。2016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表现各地不一、各地区分化明显,局部地区出现了泡沫迹象。更令决策层和监管机构担忧的可能是居民杠杆率不断攀升,一旦房价发生巨幅波动,资产公司面临的压力将会十分巨大。

  为提前应对风险,粤财资产将通过收购处置方式的创新,业务模式的创新,来实现企业的创新和转型发展。公司下一步将力争发展成为行业领先、国内一流的资产管理公司,向泛资产管理方面转型。这既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当前传统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业务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基于对新一轮不良资产市场发育成形,以及未来资本市场大发展带来业务机遇的趋势性判断。

  我们将通过提升资产的多元化主动管理能力,形成不良资产经营、投融资增信以及金融服务三轮驱动的泛资产管理业务模式,使得粤财资产进一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编辑:曾芳,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zengfang@@21jingji.com)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中国当前急切需要一个孙冶方

今日中国急切呼唤孙冶方式的理论开拓者,甚至需要比他更大的勇气和更多的智慧。孙冶方终其一生,想仿效《资本论》,编写一部《社会主义经济论》。在中国当代经济理论史上,他是一座丰碑,同时是一个比顾准更大的悲剧。

高房价已经演化成了哲学问题

土地、税收、人工成本啥啥都在涨,而这些涨幅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是块“蜜糖”。到底是谁导演了房价的暴涨?答案或许谁都清楚,但却没有一个公开的口径。而如果你要问我,我只能回答高房价已经演化成了一个哲学问题。

万科股价暴涨中有何危机

在全球股市百年沉浮的历史当中,一个并购异常活跃,尤其是大蓝筹爆发股权狙击战的时期,往往预示着一两年后一场大股灾或是经济危机的来临。

热点城市房价下跌空间有限

整体房价进一步快速攀升的动力明显不足,当然热点城市房价下跌的空间也相对有限。现在房价正处于不上不下的僵持阶段,地价也快速达到了相对高位,且地价泡沫程度远比房价要高。地价不率先进行调整,整体市场压力还会继续放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