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25日05:51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张望 深圳报道

  导读

  禾盛新材目前的主营业务亦乏善可陈,并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0%至30%,且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调整后,拟募投的年产10万吨新型复合材料生产线项目尚需自筹资金投入18271.56万元。

  实际控制人将变更的禾盛新材(002290.SZ),已经先后5次调整2015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

  据8月23日公告,禾盛新材调整后的预案为拟定增3204.033万股,募资37551.27 万元用于年产10万吨新型复合材料(数字印刷PCM)生产线项目。

  引起关注的是,禾盛新材如今调整后的这个募资数额,仅为去年5月18日推出定增预案时所计划募资规模的12.95%,并且当初备受市场追捧的3个供应链金融相关募投24亿元的项目,如今均已全部石沉大海。

  彼时,禾盛新材因计划转型供应链金融而炙手可热,从2015年5月18日至6月15日的短短21个交易日,其股价飙涨336.16%,令市场瞩目。

  “调整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是监管部门要求的。”禾盛新材有关人士8月23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主要是因为我们之前涉及跨界投资金融行业,近期政策对这块监管比较严格。”

  过会后3个募投“消失”

  2015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推出一年多已经修订五次的禾盛新材,大幅度调整募资和募投项目均发生在过会之后。

  根据最初的预案,禾盛新材拟定增2.42亿股,募资29亿元用于四个项目,其中,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管理信息平台项目4亿元、商业保理建设项目15亿元、融资租赁建设项目5亿元、年产10万吨新型复合材料生产线项目5亿元。

  但定增再融资申请于2015年8月6日被证监会受理之后,禾盛新材在2016年1月22日披露,将再融资规模缩减至27.76亿元,减少了年产10万吨新型复合材料生产线项目的募资投入,其他不变。

  而禾盛新材本次非公开发行于今年2月2日获证监会审核通过,可是,7月20日,禾盛新材突然再度修订非公开发行预案,将募资规模从27.76亿元大幅降到7.76亿元,直接砍掉了合计利用募资20亿元的商业保理建设项目和融资租赁建设项目。

  之后的8月23日,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管理信息平台项目也随之消失。至此,禾盛新材通过再融资转型供应链金融的计划已经宣告受阻,而其最初计划的募资规模却是如今调整后的7.72倍。

  公告显示,虽然本次非公开发行获证监会审核通过已有8个月多,但禾盛新材目前尚未获得证监会正式核准批文。

  “现在募投项目只剩下一个,批文估计下个月会拿到,今年内应该能完成定增。”前述禾盛新材有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转型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目标,但政策方面能不能操作,监管允不允许,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禾盛新材目前也尚未放弃供应链金融项目,据7月7日公告,其全资子公司投资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及供应链并购投资基金已完成注册,目的在于投资或收购具备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通过该类企业链接其核心供应商和客户,实现稳定收益。

  “监管部门限制的跨界是投资指利用募资做跨界,如果以自有资金去做还是可以的。”上述禾盛新材有关人士表示。

  据公告,禾盛新材的供应链并购投资基金规模为5亿美元,但目前仅是由基金管理公司出资510万美元,剩余目标额度尚未募集。

  “供应链并购投资基金的资金还没到位,未来是否以自有资金去做或者不做,董事会还没有定论,我也不能给你明确的答复。”上述禾盛新材有关人士称。

  去年7月,禾盛新材全资子公司禾盛投资曾计划出资约6亿元与燕湖资本发起设立供应链产业基金,但最终“因合作双方就具体合作方案未能达成一致”无果而终。

  跨界转型曾踩雷受限

  尽管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五易其稿,但禾盛新材通过定增实现实际控制人易主的计划却自始至终没有变化。

  按照公告,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后,深圳市中科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科创资产)将接替赵东明成为禾盛新材控股股东。截至8月23日,中科创资产通过受让赵东明等人的股份和二级市场增持,共持有占禾盛新材19.14%的4032万股,若定增完成,其持股比例将达到27.42%,赵东明及其一致行动人则下降至26.1%。

  公告表明,中科创资产最初拟认购禾盛新材非公开发行的金额为14亿元,拟认购股份数量为1.17亿股;随着募投项目及其募资的不断大幅度变化调整,目前拟认购金额已下降至30751.27万元,拟认购数量变成2623.83万股。

  已经成为禾盛新材潜在控股股东的中科创资产,目前也尚未完全走到前台。

  “公司目前还没有改选董事会的讨论,董监高还是原帮人马,中科创资产的人还没进入。” 前述禾盛新材有关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科创资产还要等非公开发行完成后才正式成为控股股东。”

  对于外界期盼的中科创资产将给禾盛新材带来主营业务的变化,上述禾盛新材有关人士称,“中科创资产目前没有资产注入,公司的主营还是家电用复合材料。后续规划要等定增完成后,新的控股股东有什么安排。”

  公告显示,张伟100%持股的中科创资产成立于2015年4月3日,去年亏损4921.8万元。张伟还是中科创金融控股集团创始人,主营业务涵盖财富管理、产业基金、资本投资、互联网金融、融资担保和小额贷款等。

  而一直存在跨界转型预期的禾盛新材,此前曾因跨界投资踩了雷。

  2014年4月,禾盛新材以约2.19亿元现金跨界收购金英马影视26.5%股权,并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金英马剩余的72.38%股权,后因金英马对外借款担保事项而终止。但即使仅持有26.5%股权,却因2014年金英马未达业绩承诺,禾盛新材为此计提减值准备1.41亿元,造成当年大幅亏损。

  禾盛新材目前的主营业务亦乏善可陈,并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0%至30%,且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调整后,拟募投的年产10万吨新型复合材料生产线项目尚需自筹资金投入18271.56万元。

  “我们是想转型,打算做跨界,但政策不允许,现在也没有进行这方面的讨论。”上述禾盛新材有关人士表示。

  (编辑:罗诺 邮箱:robin_166@@163.com)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

相关阅读

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五大特点

各级政府长期以来以投资和GDP增长为政绩,政府投资过量,挤压了民营经济。我们现行的征地制度,卖地制度,使得地方政府过度的依赖土地收入,鼓励高地价高房价,挤压了居民消费。

他们为何对房地产泡沫视而不见

保罗-克鲁格曼说过“房地产泡沫是内置于经济系统中的。泡沫严重时,房地产崩溃并非黑天鹅,而是房间里的大象,看上去显而易见却总被人们忽略。”

如何引导资金脱虚向实?

第一,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我认为应该是量要适度,价要合理。第二,保持灵活适度,实施预调微调。要基于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要相机抉择。第三,要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中国将是带动全球发展的领头人

在未来,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FDI来源国。从FDI接收国到净贡献国,这几十年的蜕变终于让中国以完美的姿态站在了G20全球发展议题的最前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