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22日01:10 上海证券报

  □张书怀

  \*欣泰遭强制退市为我们思考沪深股市的退市制度建设又带来了新的启示,那就是主板、中小板那些因“病”退市的公司也不能改头换面重新上市。

  因“病”退市的公司指除主动退市、市场交易指标不达标退市之外的因各种问题被强迫退市的公司。根据相关规定,欺诈发行上市的*欣泰不能恢复上市,并且也没有在创业板重新上市的制度安排。因“病”退市的公司不准重新上市,符合维护市场正义的根本原则。须知,这些公司多是严重违法违规、恶行累累、给市场造成恶劣影响的公司。让这些公司“一退到底”,正是对这些公司的惩罚,也是对市场正义的伸张。不准重新上市,是指不准通过证券交易所的重新上市审核机构的审核而回到证券市场,若要再度上市,必须走IPO上市的程序。实际上,这类公司不但劣迹斑斑,而且百病缠身,靠原主营业务、原班人马是根本无法起死回生,唯有靠资产重组、靠引入外部力量才能回炉再造。据笔者看到的报道,有家退市公司,正筹划重组返回股市。依公司现在的重组安排,是购买一家注册地不同的公司,购买完成后主营业务变为平行进口汽车经销服务商。你看,这不是成了一家注册地不同、主营业务不同、控制人不同、职工不同、甚至连名字也要改的新公司吗?这样的公司要想重新上市,不走IPO的路子行吗?

  长久以来在沪深市场有一种认识,上市公司退市会使投资者血本无归,所以不利于保护投资者。正是“保护投资者”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使我国退市制度的建设远远落后于股市的发展,以至于几年也不退市一只股票,上市公司成了不倒翁、不死鸟。直到2012年退市制度才有所前进,增加了营业收入、净资产、审计意见及交易指标等退市标准,2014年又增加了主动退市和严重违法两个退市标准。这么多年我国股市基本就是一个连续三年亏损暂停上市、连续四年亏损终止上市的退市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买哪些绩劣股从不担心退市风险,不仅不担心,若赶上重组、借壳,还可收获几个、几十个涨停。这种上市公司成了不倒翁、不死鸟的扭曲市场扭曲了价值投资理念,扭曲了市场秩序,更大大扭曲了投资者心理。这些年来的事实证明,这不但保护不了投资者,而且害了投资者,也害了市场。

  说到借壳上市,它是劣质公司得以不退市的另一根源。正因为有借壳上市,一些早已资不抵债的公司才可以混迹市场,投资者对这些劣质公司才会不离不弃。不妨说,借壳上市是沪深股市投资者追逐绩劣股的核心动力。本来,借壳上市有其积极意义,壳就是上市资格,每一个上市公司都是一个壳,借壳上市本应是市场的正常行为。但现在市场上说的壳是指劣质公司、行将退市的公司,是一种“空壳”。空壳被借壳的负面作用,在我国股市被暴露得淋漓尽致,但过往我们对这种负面作用的扼制一直很不力,致使借壳上市经历了审核标准与IPO标准不同、趋同、相同的过程,直到2010年底才宣布完全等同于IPO标准。长期允许借壳方可以不符合IPO上市标准,除了产生了上面说的负面作用外,还使借壳上市成了第二条发行上市通道,成了不达标公司钻空子上市的捷径。

  现在正在修订的重组办法,是针对重组上市(借壳上市)过往的弊端、漏洞而来,对过往的规定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革,在借壳标准、监管措施、中介机构责任等方面进行了扩展、细化,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规定。但是,对借壳上市的监管就是一个不达标的公司想借壳上市和监管层堵住不达标公司借壳上市的斗智斗勇的过程,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对再严的标准,不达标的公司也总会去想法突破。而且现在重组办法对借壳上市的修订,只是织起了一侧的网,即堵住借壳方规避借壳上市标准的上市,还没有从壳方的类别、资质上加以限制。如果规定劣质公司不许借壳,那么就织起了另一侧的网。可以想见,规定了不准因“病”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再规定不准劣质公司被借壳,就抽掉了沪深股市追借壳、炒绩差顽症的两根支柱。那样,市场估值体系会更合理,投资者的价值投资理念会得到提升,股市由此引发的乱象也会得到切实有效的遏止。

责任编辑:宋真真 SF020

相关阅读

“控地王”措施将在三季度落地

从热点城市土地市场政策走向来看,既然有“地王”频现的现象,市场也会因此存在系统性的风险,那么,三季度也势必会有相对应的“控地王”的措施,以防止市场出现系统性的风险。

房地产信贷飙升的三大主因

日本当年的房地产泡沫经济导致经济衰退25年之久,至今还没有走出衰退泥潭。美国运用房地产结合金融来推动本国经济,结果酿成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的教训给我们一个启示:只有实体经济的稳定才是经济繁荣的定海神针。

当中国走出去遭遇日本走出去

中国“走出去”海外投资,遇上日本海外投资,将是一场长期的鏖战,不但需要企业自身努力从多角度寻求突破口,同样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援与协助。

金融体系已成为最大土地储备者

聆听“历史深处的马蹄声”,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超级资产沸腾的年代,非理性繁荣的狂飙隐忧深重,有些已经破灭,有些还在发酵。重温当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路径和发生机理,我们才能对非理性繁荣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