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20日06:39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王小伟

  证监会在19日例行发布会上公布了多则与基金产品注册、销售、执法检查等有关的监管信息,显示依法、从严、全面监管的理念正在基金监管中贯彻和加强。

  新闻发言人张晓军透露,证监会此前暂停了分级基金产品注册工作,目前正在研究完善分级基金相关监管安排。针对互联网平台未经注册、以智能投顾等名义擅自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活动的,证监会表示将依法予以查处。此外,证监会通报的2016年上半年私募基金专项检查执法情况显示,不少私募机构依然存在违规问题,个别机构涉嫌违法犯罪。

  依法查处擅自销售基金

  日前有媒体报道,未来有关部门将不再批复设立新的分级基金产品。针对监管机构目前对分级基金的态度及未来监管方向,张晓军19日指出,考虑到分级基金产品设计及交易机制较为复杂,普通投资者不易理解,并且去年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证监会此前暂停了此类产品注册工作,并于2015年8月21日通过新闻发布会向社会作出通报。目前,证监会正在研究完善分级基金相关监管安排。

  同时,针对“不少互联网平台打着智能投顾、智能理财的旗号进行证券基金产品销售,但并未取得相应牌照”的问题,张晓军表示,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和注册取得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的机构,可以从事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活动;未经中国证监会注册,擅自从事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的,中国证监会将依法对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处罚。证监会将保持高度关注,发现互联网平台未经注册、以智能投顾等名义擅自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活动的,将依法予以查处。

  处理违法违规私募机构

  同日,张晓军表示,2016年上半年,证监会组织各证监局对305家私募机构开展了专项检查,涉及基金2462只,管理规模0.9万亿元,占行业总规模的14%。本次专项检查重点包括募资行为合规性、基金资产安全性、信息披露及时性、基金杠杆运用情况、是否存在侵害投资者权益行为等5个方面。检查对象确定以风险为导向,同时按照管理规模分层随机抽取,在保证一定覆盖面的基础上力求提高检查针对性。

  此次检查发现,4家私募机构涉嫌非法集资、非法经营证券业务;6家私募机构存在承诺保本保收益、挪用或侵占基金财产、基金资产与自有资金混同、虚构投资项目骗取资金等严重违法违规、侵害投资者利益行为;65家私募机构存在公开募集、未按合同约定托管基金财产、投资方向不符合合同约定、费用列支不符合合同约定、未按合同约定进行信息披露、证券类私募机构从业人员无从业资格等一般性违规问题;199家私募机构存在登记备案信息不准确、更新不及时、合格投资者管理制度不健全、私募基金风险评级及对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评估不到位等其他不规范问题。

  针对上述专项检查发现的问题,根据违法违规行为的具体情况,证监会依法采取以下处理措施:一是相关证监局将涉嫌犯罪的4家私募机构违法线索移送地方政府或公安部门,并对其中3家机构采取行政监管措施;二是相关证监局对6家存在承诺保本保收益等严重违规问题的私募机构立案稽查,并对其中5家机构采取行政监管措施;三是相关证监局对65家存在公开募集等问题的私募机构及1名责任人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四是对5家失联私募机构,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启动失联程序,向社会公示。

责任编辑:梁焱博

相关阅读

“控地王”措施将在三季度落地

从热点城市土地市场政策走向来看,既然有“地王”频现的现象,市场也会因此存在系统性的风险,那么,三季度也势必会有相对应的“控地王”的措施,以防止市场出现系统性的风险。

房地产信贷飙升的三大主因

日本当年的房地产泡沫经济导致经济衰退25年之久,至今还没有走出衰退泥潭。美国运用房地产结合金融来推动本国经济,结果酿成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的教训给我们一个启示:只有实体经济的稳定才是经济繁荣的定海神针。

当中国走出去遭遇日本走出去

中国“走出去”海外投资,遇上日本海外投资,将是一场长期的鏖战,不但需要企业自身努力从多角度寻求突破口,同样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援与协助。

金融体系已成为最大土地储备者

聆听“历史深处的马蹄声”,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超级资产沸腾的年代,非理性繁荣的狂飙隐忧深重,有些已经破灭,有些还在发酵。重温当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路径和发生机理,我们才能对非理性繁荣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