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6日05:41 时代周报

  花城出版社:5个公号的卖书经

  时代周报记者 付聪 发自广州

  对着电脑,花城出版社编辑胡百慧琢磨着最新一期的公众号文章该怎么写。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两位演员朗诵了巴西国家诗人卡洛斯·特鲁蒙德的经典诗篇。“就是他了!”胡百慧快速地敲打键盘,写下了有关卡洛斯的一则趣闻。

  “以前出版社的工作和读者基本是隔绝的,但现在运营公众号就是要和读者交朋友。一旦想到什么有趣的事情,都会立马分享给他们。”胡百慧说。身处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图书销售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各大出版社纷纷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用以推动书籍的销售。花城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项目总监陈崇正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以前,出版社将书籍推荐投放在纸媒和网媒。现在,微信公号的读者更加精准,和读者也更有互动了。2015年开始,随着微信公号等数字业务的拓展,我们的图书销售已经实现止跌。”

  公号细分,建立黏性

  从2014年开始,花城出版社陆续建立5个公众号。“你必须知道你的客户是谁。现在的5个公众号,将我们的读者进一步细分了”。花城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项目副总监马亿介绍。

  整个花城出版社的微信管理团队,几乎是清一色的“90”后。“我们起步比较晚”,陈崇正坦言。作为微信运营团队里的“老人”,他感到现在的工作节奏更快,稍有迟疑就会引起点击量的下降—杨绛女士去世时,花城出版社的两个公众号都做了相关的内容发布,仅仅是发送时间相隔两个小时,最终的阅读量就差了3000。

  想要形成固定的粉丝群,内容是关键。“不可能老是发鸡汤,也不可能天天转载笑话吧。”陈崇正笑,“传统出版社以前推荐的文章,动辄字数过万,想让读者有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但现在,手机时代更多是一种碎片化阅读,字数不可能那么长,所以必须有内容的精选。” 陈崇正觉得现在更多要做的,是在精致化阅读和碎片化阅读寻求到一种平衡。

  互动性强也是运营公号的一大特点。花城出版社曾在公号上办过一次“游戏+阅读”的留言活动。马亿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当他们把一位读者关于自己的暗恋故事置顶评论后,这位读者还去后台留言,告诉他们完整的故事。粉丝的黏性,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人性互动中获得的。

  越单一越强大?

  经营公号的最终目的,还是卖书。

  《读库》的微信公号编辑于飞,向时代周报记者回忆起去年的一仗。2015年,读库手机端的销售量第一次超过了PC端。由于一篇文章传播得不错,公号推荐的书籍在一周之内就卖出去2000本。“而且,微信卖书没有任何优惠与打折活动。”于飞强调。

  如何以公号为阵地,发展壮大固定社群,最后形成成熟的图书销售模式?罗辑思维是诸多出版社公号的榜样。如今,图书是罗辑思维销量最大、品种最多的产品,创始人罗振宇也摇身一变,成了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图书销售商。

  2014年6月,博雅广华与罗辑思维合作开启了罗辑思维卖书的大门:8000套499元的图书套装,一个半小时一售而空,销售额近400万元……此后,谭伯牛的《战天京》再一次印证了社群电商冲击波的强大。2004年首次出版的《战天京》,传统渠道只卖出去1万多册,积压的库存以每本5元的价格流落路边摊。2014年11月21日,《战天京》罗辑思维独家定制版,在没有任何折扣的情况下,单日销量1万册,上线70小时,2万册现书售罄,并最终以单周累计销量53800册成为爆款产品。

  能够赢得这样的图书销量,罗辑思维靠的就是粉丝的激情购买,这样的模式,出版社公号可以复制吗?有出版人表示:“微店也需要一定的粉丝量和粉丝忠诚度,效果到底如何,都不一定。”出版社经营公号要受图书种类、出版风格的影响。像读库,风格单一,就容易聚集坚定的粉丝。而风格多样化的出版社题材过于宽泛,就不那么容易聚集忠实的粉丝。

  如今,花城出版社也开起了微店,每一篇文章的下面会附上购买链接,公号里还有一个小号,专门用来发放名家签名书的粉丝福利。“这些签名书,我们会先赠送一些,随后每一本都直接卖100元,还是有很多人购买。”马亿说道。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香港不欢迎内地科技股吗?

与美国股市相比, 港股的科技类股票乃至整体“新经济”股票比重都远远不及,同样与此相关的则是港股市场整体估值长期被认为过低——美国大量高PE(市盈率)的科技股,显著提升了整体市场的PE。

是什么在左右住宅价格?

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为什么不掉?那是因为北京和上海的人口每年净增长五六十万人,而深圳已经是过千万人口的城市,现在还在增长。北京的朝阳区,光是中央电视台就为它带来了几万人,所以这个地区的租金持续上涨。

IMF依然误解了欧元危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独立评估办公室都在它们各自对欧元危机的官方回应中忽略了同样的核心问题。一场金融危机应该迅速采取行动来应对,同时主要通过削减开支的方式来大幅削减预算赤字。快速的财政调整措施能推动经济结构改革,从而催生更快的经济增长。

华为对员工的人性化关怀还不够

目前的华为与当年的华为相比,已经是一个“新”华为了。只是,这个“新”华为依然面临着当年的“老”问题——人性化的不足。不过,“压力”已经不是今天的主要问题,焦点是尽到本分和人性化不足的矛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