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1日08:55 一财网

  张明:本轮房价周期顶部已现,即将进入减速上涨期

  全国房价经历0.5-1年的快速上涨,据盘古宏观研究,此次房地产上涨周期顶部已现。而全国房价普涨的背后,不同城市的上涨逻辑可能存在结构性差异。常住/户籍人口比例、就业人口比例、房价收入比、人均广义库存量四项指标对某些城市有很好的预测能力。本地市场情绪亦影响各地区购房情绪。

  本轮地产周期顶部已现,回调可期

  我国房地产价格变化存在明显的周期现象。一个完整的价格变化周期长度约为3年,主要由加速上涨、减速上涨、加速下跌和减速下跌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阶段持续约0.5-1年(图1)。

  从价格看,当前多个主要城市的房价上涨已经明显趋缓,房价周期顶部已现。从第二季度房价运行结果看(图1圈红位置),深圳、上海、北京等主要城市的房价同比涨幅已明显回落,图形中已出现显著的顶部特征,亦印证了我们在一季度的判断。笔者认为,这说明本轮房价周期已达顶部,接下来将进入0.5-1年的减速上涨期。我们预期2016年四季度至2017年一季度,部分城市房价即将停止上涨,转而进入回调期。

图1:70个大中城市新房与二手房住宅价格指数(月同比)  数据来源:Wind、PRIME图1:70个大中城市新房与二手房住宅价格指数(月同比) 数据来源:Wind、PRIME

  从开发看,房地产资金来源收紧,开发速度亦明显放缓,行业即将迎来新一轮调整。随着商品房销售放缓,房地产开发的资金来源和新开工面积均出现了显著的回调趋势。可以看出,本轮房价上涨与前几轮的最大区别在于房价启动先于房地产行业启动。被房价拉动的地产开发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仅持续约一个季度便开始萎缩,无疑说明被价格强行拉动的行业上升周期难以持续。全球避险情绪和流动性过剩给多个过剩行业带来了类似的喘息机会,但其中蕴含的风险仍需重点关注。

  城市间房价上涨逻辑的结构性差异

  全国房价普涨的背后,不同城市的上涨逻辑可能存在本质区别。表1显示了4-7月35个大中城市房价涨幅排名前20位。我们曾在一季度报告中选取了常住/户籍人口比例、就业人口比例、房价收入比、人均广义库存量作为评价指标,预测了最具上涨潜力的七个城市。从结果看,报告发布后实际涨幅前七的城市中,厦门、杭州、福州、天津四个城市均在预测范围,且预测名次与实际情况基本相同,说明选取的四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房价涨幅。但也应看到,合肥、南京、武汉在我们选取的指标中表现均不显著,预测排名仅为中等水平。同样的指标在不同城市间预测能力的明显区别,代表不同城市的上涨逻辑可能存在结构性差异。选取的指标只涵盖了基本面因素,但实际购房决策与地方限购严厉程度、羊群效应程度、地区投资偏好等不可量化的因素关系同样紧密。

表1:35个大中城市房价涨幅排名前20位(2016年4-7月) 数据来源:Wind、PRIME表1:35个大中城市房价涨幅排名前20位(2016年4-7月) 数据来源:Wind、PRIME

  本质上,不同因素对各地区购房情绪的影响程度不同。如何量化这种影响,还是学术界亟需继续解决的问题。从投资角度看,笔者认为应在了解基本面情况的基础上,实时感受本地市场情绪变化,才能做出相对合理的投资决策。(张明系盘古智库宏观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郑联盛、杨晓晨、王宇哲、周济系盘古智库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盘古智库

责任编辑:李彦丽

相关阅读

地价上涨仍是大势所趋

2016年下半年地价走势,我认为仍将保持温和上涨的走势,全国房地产政策基本面不变,需求侧的支持是房企溢价拿地的最根本动力;随着下半年一线城市优质土地供应增加,随着高价地块的出现,开发商的投资积极性也会相应提升。

下半年去产能任务面临三座大山

规模千亿的国家去产能资金(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相对庞大的钢铁产能而言或是杯水车薪,当前推动钢铁去产能,究竟有何法治化和市场化的工具可采用?

高薪制度不可伤及企业竞争力

为了避免包括高薪酬在内的高成本成为压死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企业在选择是否一定要走薪酬的模式,要根据自己的企业实际和现实的宏观经济情况而理性决策。在当前“三去一降一补”的大环境下,大谈特谈高薪酬会让很多企业家更加迷茫与无奈。

靠做大国企推动经济已不可能

未来国有经济将进入一个客观的萎缩期,指望再依靠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来推动新一轮的国民经济增长,也是不可能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