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1日05:15 证券日报

  ■主持人:赵子强 莫 迟

  十字星释放变盘信号

  《证券日报》记者:昨日,沪深两市股指冲高回落维持窄幅震荡,煤炭与钢铁等二线蓝筹股表现相对较强,创业板指走势偏弱,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018.75点,跌幅0.23%,量能略有萎缩。请问:昨日的阴十字星是否含有信号意义?

  广州万隆:昨日,阴十字星暗藏两大变盘信号:第一,早盘的上涨由煤炭和钢铁等二线蓝筹股带动,但是,少数板块的拉升并未像周一那样可以带动其他板块跟进,其后二线蓝筹股也有所回落,这说明市场上部分看多的投资者已经逐渐转变为谨慎,多空分歧加大使市场举步维艰;第二,此前逐渐攀升的成交量再次出现萎缩,表明市场的谨慎态势,尤其是追涨的意愿并不强烈,而这样的心态也容易导致大幅波动的产生。所以,今日股指或会出现剧震,而多空对决的结果将直接决定后市的走向。

  天信投资:消息面分析显示:1.深港通开通的技术已完备。港交所称,完成对深港通的市场波动调节机制测试,技术上已准备好对深港通上线的支持,业内人士也预计8月份深港通开通的概率很大。虽然深港通的开通确实可以引进一部分的外围投资资金,但是仅仅是通过一个深港通便幻想出现一波中级别的牛市反弹,显然是不现实的。

  2.人民银行于本周三(8月10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800亿元7天期限的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25%。另外,公开市场昨日有55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净投放为250亿元。市场预期普遍存在央行降准的可能性,但是央行持续通过政策金融工具来调节市场的流动性,预期接下来的几个月,降准的可能性很小。

  中期向上依然可期

  《证券日报》记者:在连续上攻后,昨日沪深两市股指双双震荡回调,其中沪指冲高回落,收于日内低点附近,日K线上收出一根带上影线的小阴线。请问,从技术面上看,反弹行情能否延续?

  源达投顾:6月24日以来,大盘面临五重变盘时间窗口的严峻考验。与此同时,沪指60分钟KDJ指标已经死叉向下,30分钟级别MACD指标已经形成死叉向下,下破10日均线并死叉5日均线,种种迹象表明上行遇阻,股指陷入调整震荡。然而此前市场连续两次调整都是在黄金分割点50%的2940点位置获得有效的支撑,这就意味着上行波段并没有结束,只是由于技术指标在高位,成交量的萎缩预示着震荡不可避免,短期需要有一个向下的技术修整,修复完毕后配合成交量放大,中期向上行情依然可期。

  天信投资:虽然经历连续两个交易日的中阳上攻,且股指也顺势站上各条均线和3000点整数关口,但是市场持续上攻的条件并不存在,仅仅是在技术面上存在向上修复的机会。而从目前行情的趋势来看,市场不具备中级反弹的动力,而技术指标上,三大指标,包括MACD、KDJ、BOLL通道等指标仍将持续修复,但是大盘也将面临3050点附近的压力,短期内预计仍以震荡修复走势为主。

  绩优股表现受期待

  《证券日报》记者:昨日市场热点再度出现轮动,其中以黄金为代表的有色金属板块在昨日领涨两市,此外,钢铁、建材等板块也有不错表现。而前期活跃的房地产、上海国资等板块则出现明显回调。请问,后市应如何操作?

  巨丰投顾:尽管目前市场成交量相对低迷,但沪股通再次大手笔买入,举牌概念股屡屡有所表现,说明市场底部确立,并逐步进入多头市场。后市一旦成交量释放出来,则中线上行空间打开。操作上,建议关注国资改革题材和举牌概念股及绩优小盘股。

  源达投顾:目前是布局的绝佳时机,根据已经发布的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超七成公司业绩预喜,这就意味着业绩超预期或出现反转的上市公司有望迎来投资机会。操作上,跟随市场趋势,选择强于大盘走势的个股和业绩优良的白马股。

  广州万隆:机会方面可逢低布局地方国企改革、医药等弱市避风港板块。上海、深圳等地方国企改革已经率先发力,而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重庆,今年以来,重点领域的改革亮点频现,改革红利得到有效释放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国企改革地图炒作的标的,可以提前潜伏;作为传统的防御性行业,医药板块延续了其优良的盈利增长与稳定的业绩,大分子药物、干细胞等也初次得到政府的支持,值得关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马天元 SF180

相关阅读

地价上涨仍是大势所趋

2016年下半年地价走势,我认为仍将保持温和上涨的走势,全国房地产政策基本面不变,需求侧的支持是房企溢价拿地的最根本动力;随着下半年一线城市优质土地供应增加,随着高价地块的出现,开发商的投资积极性也会相应提升。

下半年去产能任务面临三座大山

规模千亿的国家去产能资金(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相对庞大的钢铁产能而言或是杯水车薪,当前推动钢铁去产能,究竟有何法治化和市场化的工具可采用?

高薪制度不可伤及企业竞争力

为了避免包括高薪酬在内的高成本成为压死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企业在选择是否一定要走薪酬的模式,要根据自己的企业实际和现实的宏观经济情况而理性决策。在当前“三去一降一补”的大环境下,大谈特谈高薪酬会让很多企业家更加迷茫与无奈。

靠做大国企推动经济已不可能

未来国有经济将进入一个客观的萎缩期,指望再依靠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来推动新一轮的国民经济增长,也是不可能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