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1日06:56 第一财经日报

  愿里约激情 燃旺中巴贸易

  辉亚

  [上半年中巴双边贸易进出口同比下降9.3%,其中对巴西出口大幅下降36.8%。]

  8月8日中国海关发布最新外贸进出口数据,7月表现不温不火,进出口绝对值双双达到今年以来最高点,同比增速上出口略有改善、进口再度走弱。具体来看,7月进出口总值为2.0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9%;出口1.22万亿元,增长2.9%,为二季度以来的最好表现;进口8730亿元,下降5.7%,降幅进一步加深。

  这个8月,全世界首次因为奥林匹克将目光投射到南美大陆。而巴西,作为本次奥运会的东道主,不仅仅是南美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还是南美最大的经济体,更是中国在南美最大的货物贸易伙伴。说起货物贸易进出口,近年来中巴贸易发展迅猛,即便是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仍然表现出五年翻一番的良好成绩。数据显示,2011~2015年(中国“十二五”期间)中巴双边贸易进出口总值累计达4184亿美元,比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累计的2035亿美元翻了一番。同时,巴西连续位列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地位,而巴西的数据则显示,中国保持着巴西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近年来,中巴两国关系发展密切,高层交往频繁。2012年,中巴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4年、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到访南美,只有巴西,是两位领导人都出访了的国家,由此可见重视程度之高。

  我们看到,虽然同为发展中国家,但中国与巴西的产业互补性较强。中国的制造业优势相对明显,电子产品、纺织服装等产品在巴西深受青睐;而巴西自然资源丰富、农产品品质优良,如铁矿砂、大豆等初级产品在中国市场需求强劲。2015年,中国对巴西出口的机电产品达148亿美元,占中国对巴西出口值的比重达54%,对巴西出口纺织服装、箱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达53亿美元,比重接近20%。同时,中国自巴西进口前三大类产品分别为大豆、铁矿砂和原油,三者合计占中国自巴西进口值的比重高达78%。

  然而,由于受到巴西经济增速放缓,加之2014年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等因素的影响,中巴贸易在2014年、2015年出现了自2009年以来的再度失速。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中巴双边贸易下降4.1%、2015年进一步下降17.3%(按美元测算)。受此影响,中巴贸易在中国与南美整体双边贸易中的比重也由2010年的34.1%下滑到2015年的30.3%,减幅达3.8个百分点。其中,2015年中国对巴西出口机电产品比上年下降25%、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下降15%;而自巴西进口的大豆、铁矿砂和原油量分别增加25.2%、12.1%和98.1%,但上述三类商品的进口价格则大幅下跌,其中大豆进口价格下跌28%、铁矿砂进口价格下跌40%、原油进口价格下跌45.4%,制约了中巴双边贸易的增长。

  除此之外,抑制中巴贸易规模扩大和健康发展的,还有巴西的政局不稳和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一方面,巴西执政的劳工党政府陷入经济严重衰退和贪腐丑闻之中,总统罗塞夫弹劾案悬而未决,临时政府尚未站稳脚跟,巴西政治危机似乎愈演愈烈。另一方面,与经济下滑随之而来的便是贸易保护主义的高涨。

  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巴西在位列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的同时,更在全球前十大对华反倾销国名单之中。据中国商务部网站信息不完全统计,仅2016年以来,巴西已经对自中国进口的碳素钢、卷板、汽车玻璃、无缝碳钢管等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或犯规避税。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中巴贸易颓势并没有明显改善,中国对巴西的出口表现甚至更差。上半年中巴双边贸易进出口同比下降9.3%,其中对巴西出口大幅下降36.8%。

  里约奥运激情还在燃烧。有专家认为,奥运之后,巴西政局将趋于稳定。我们也期待,在这个夏天之后,巴西不断衰退的经济能够借助“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运动而重新启程。中国与巴西,这两个全球最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也能借助奥运激情,跨越太平洋,继续燃旺贸易往来。

  (作者系宏观经济研究者)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地价上涨仍是大势所趋

2016年下半年地价走势,我认为仍将保持温和上涨的走势,全国房地产政策基本面不变,需求侧的支持是房企溢价拿地的最根本动力;随着下半年一线城市优质土地供应增加,随着高价地块的出现,开发商的投资积极性也会相应提升。

下半年去产能任务面临三座大山

规模千亿的国家去产能资金(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相对庞大的钢铁产能而言或是杯水车薪,当前推动钢铁去产能,究竟有何法治化和市场化的工具可采用?

高薪制度不可伤及企业竞争力

为了避免包括高薪酬在内的高成本成为压死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企业在选择是否一定要走薪酬的模式,要根据自己的企业实际和现实的宏观经济情况而理性决策。在当前“三去一降一补”的大环境下,大谈特谈高薪酬会让很多企业家更加迷茫与无奈。

靠做大国企推动经济已不可能

未来国有经济将进入一个客观的萎缩期,指望再依靠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来推动新一轮的国民经济增长,也是不可能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