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0日02:24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余胜良

  如一名慧球科技前员工所述:就像在看一场大戏。资本市场从来就不缺猛料,比如一位上市公司前实际控制人投身到另一家公司做证券事务代表。

  微信群中纷纷转载董事长做证代,并称此为励志。这种反差巨大的现象,需要合理解释才能熨平看客的疑问。

  关于这些疑问,媒体同行已紧追监管部门的问询函,或实地调查,或电话采访,连篇累牍跟踪。作为看客其实也可以合理推敲,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风格,通过风格可以推敲连结之处。

  顾国平2014年初谋划介入慧球科技,他本来的玩法很简单,就是注入他掌控的主要资产斐讯科技,但为了规避借壳上市,改为现金增发,募投资金做智慧城市业务,但方案失败直接导致他后来的一系列问题。

  增发不成,顾国平只好在二级市场上买股票,而且加了杠杆,后来遇到股灾就出现少见的强平现象。

  从现象上看,顾国平是迫切想成为股权比例占优的大股东,并以此来运作一些事情。可叹顾国平屡次运作慧球科技增发,都没有成功。

  顾国平一直运作智慧城市业务,截至2015年9月份,改名后的慧球科技已公告的智慧城市签约合同金额达到近200亿元。顾国平想运作的业务尽管有一些概念,但和他的斐讯科技有相关性,而且有一些进展。

  而慧球科技在7月30日全国范围内增资和新成立好几家子公司,涉及供应链、网络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旅游项目,却罕见相关性。明眼人很容易判断,一项业务发展需要专业人士运作,同时成立多家公司,全国范围内运作好几项业务,其难度可想而知,也与该公司正在做的智慧城市关系不大。

  中科云网当年遇到困难,也是病急乱投医,屡次运作转型,屡次运作收购兼并,可惜效果不大。而匹凸匹这个名字寄托了多伦股份互联网金融新业务的雄心,没见成绩,倒是改名后股价上涨了不少。

  无来由的四处出击,往往是空头支票。慧球科技7月30日的行为不像顾国平的风格。另一个不像之处,是不顾监管部门的意见,在有资本举牌下拒不履行信披义务。顾国平执掌的董事会不会如此简单粗暴。

  种种迹象表明,慧球科技风格已变。

  尽管慧球科技资产不佳,但这是资本玩家喜欢的好标的。资本玩家喜欢的壳向来简单,那就是股权高度分散。

  股权分散,利于玩家控制股东大会并进而控制董事会,小股东当然不会想着往董事会派人,玩家便可以呼风唤雨,推出议案也容易通过,如果能迎合小股东的想法,动不动来点热点概念,那就更没人在乎了。

  多伦股份也曾股本分散,鲜言控制的多伦投资仅持有公司5.87%股权,当有投资者不停举牌,鲜言就起身离去。

  控制上市公司利益很多,记者之前曾接触一家亏损累累的上市公司,牵涉不少诉讼,净资产为负,从各方面看都没什么价值,但该公司高管活得还很滋润,公司旗下依然有资产,依然有活动空间。这样的公司如果有资本盯上,还可以收一笔可观的壳费。

  除此之外,也有上市公司和资本勾兑,利用信息不对称或者压低股价,或拉抬股价,从而赚二级市场差价,这种利益从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来。

  如果运作得当, 资本玩家还能满载而去,这也中国资本市场送给玩家的礼物,独特的壳价值。

责任编辑:宋真真 SF020

相关阅读

地价上涨仍是大势所趋

2016年下半年地价走势,我认为仍将保持温和上涨的走势,全国房地产政策基本面不变,需求侧的支持是房企溢价拿地的最根本动力;随着下半年一线城市优质土地供应增加,随着高价地块的出现,开发商的投资积极性也会相应提升。

下半年去产能任务面临三座大山

规模千亿的国家去产能资金(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相对庞大的钢铁产能而言或是杯水车薪,当前推动钢铁去产能,究竟有何法治化和市场化的工具可采用?

高薪制度不可伤及企业竞争力

为了避免包括高薪酬在内的高成本成为压死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企业在选择是否一定要走薪酬的模式,要根据自己的企业实际和现实的宏观经济情况而理性决策。在当前“三去一降一补”的大环境下,大谈特谈高薪酬会让很多企业家更加迷茫与无奈。

靠做大国企推动经济已不可能

未来国有经济将进入一个客观的萎缩期,指望再依靠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来推动新一轮的国民经济增长,也是不可能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