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02日06:55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周少杰

  7月29日,康达尔的年度股东大会遭遇闹事股东,几度被迫中止。记者亲临现场,直观感受是,这是一场闹剧。

  这样的闹剧,记者也并非第一次见到,用一个网络流行词形容就是“活久见”(活的时间久什么事都可能见到)——因为工作的缘故,记者经常需要参加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倒也长了不少见识。

  就说不久前深圳某家知名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在提问环节,在主持人还没开始示意可以提问的情况下,有自称“代表某位股东”的投资者直接站起来,掏出长长的一张问题清单,大声朗读清单上的问题,结果引起其他股东不满。无奈之下,该公司董事长强调每位股东只能提问一个问题。

  这还没完。在公司高管回答完这位投资者第一个问题之后,这位投资者开始将事先打印好的数十份问题清单传递给在场的股东。记者仔细翻看该份问题清单,足足有三页A4纸,近百个问题,问题内容详尽到令券商研究员惭愧的地步。

  这还算好的,该投资者所罗列问题涵盖了公司主营业务、经营业绩、分红送转、治理结构、高管薪酬等方方面面,毕竟也算是关心上市公司的。而实际上,这位投资者的大多数问题只要仔细查阅上市公司年报及相关公告便可得知。

  有更绝的是,一些股东显然是存心要为难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记得某年深圳某家国资上市公司股东大会上,有位中小股东不满公司股价表现,在提问环节,直接站起来用食指指着董事长:“你说说,公司今天收盘价是多少?”

  这位董事长准确回答出来之后,这位股东不依不饶:“那昨天股价是多少?”董事长一下子懵了,没回答上。旁边一位高管用手机查看之后准备告诉他,这下子激怒了这位股东:“不许告诉他!身为董事长,竟然连公司最近三天的股价都不知道,你关心公司股价吗?”接连便是滔滔不绝地训斥董事长一番。

  这位董事长一脸无奈,只能认真听取股东意见,点头说:“是是是。”毕竟,公司股价就是不给力,没让这位股东赚到钱。

  好玩的是,在深圳另一家国资上市公司股东大会上,也有股东依样画葫芦,用同样的方式去质问董事长“近三天股价”。结果,这位董事长显然是听闻过这段故事了,十分“精准”地答出了这位股东的提问,还“反攻”对方:“那我倒要问问你了,你可知道公司历史最低股价是多少?”

  这下子轮到这位股东支支吾吾了。这位董事长乘胜追击,告诉他:“在某年某月某日,公司达到历史最低价**元,如果在当时买入公司股票并坚持持有,到今天账面已经浮盈N倍,若算上公司分红,持股成本几乎为负数。”以此教育这位股东要坚持“价值投资”,不要计较一天两天的损失。

  这样的股东大会还算正常,毕竟投资理念不同,中小股东只关心股价也是无可厚非,还维持在文明的“口舌之辩”范围内。股市中似乎还存在这样一个群体,他们自称中小股东,可能仅持有100股、200股,也有可能是其他股东的委托代表,但从来都是以“上市公司的主人”自居,参加股东大会的目的似乎只是为了逞能,以刁难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乐。

  横幅似乎是这类股东必备道具,动不动就拉起横幅,上书“股东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几个大字,维权意识非常强烈,还要拍照留念,上传视频,广泛传播。一个响亮的口号也是必须的,而且得有五六人起哄,方能壮大声势。

  语言粗鄙不堪也是这类股东的特色。比如,某家上市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的股东大会上,由于国资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中小股东联合提名了若干名董事。在召开股东大会之时,前任董事长念完议程之后宣布会议开始,有中小股东立马喊道:“你该下去了,这里没有你的位置了。”令当时场面十分尴尬。

  此后,该公司前任董事会班子在宣布开始投票之后,竟然直接离场,参会的股东们在一个没有公司管理层主持会议的会议室内等待宣布投票结果,交流持股情况,家长里短,无所不聊,宛如集市。等到傍晚6时左右,才有工作人员出来宣布投票结果,并草草结束股东大会。

  有的中小股东,比总裁还“霸道”。几年前,深圳某上市公司某项目迟迟未开业,但股价早已炒上天了,中小股东们很期待公司公布“项目正式开业”这个利好消息。有小股东在股东大会上直接以命令的口吻对董事长喝道:“你给我明天就开业!”董事长看这情形,没吭声,旁边的董秘急忙解释未能开业的原因,这位股东没等董秘说完,喝道:“你给我闭嘴,我问董事长了,关你啥事!”

  如此股东大会,闹哄哄,几时休?

责任编辑:宋真真 SF020

相关阅读

高股息策略是暂时的苟且吗?

综合中国本地及全球市场当前的特征,我们判断,低利率、弱需求的环境可能有一定的持续性,投资者需要做好相对较长时间内坚持高股息和稳守大消费策略的思想准备,特别是在A股的相对收益投资者。

美国债务水平上升会带来什么

外国投资者可能担心过高的债务水平可能会导致通胀性货币政策,这将导致美元贬值并降低债券的实际价值。

如何给滴滴优步这样的企业估值?

对于增长型的互联网企业,目前使用P/GMV模型为其估值。分子是每股价格或者公司总估值,关键看分母GMV,即平台交易总量(gross merchandise volume)。用这个模型来看,Uber目前的估值远比滴滴打车高。原因之一是因为Uber有自己的车队和定价体系。

去产能需解好两个不等式

关键是要厘清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管好政府该管的”,实现直接强制型调控向间接诱导型调控转变。无论是产能压减对象、数量的确定,还是压减方式的选择,都应尽量去行政化,核心是要尊重和保护被压减对象的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