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01日01:39 证券日报

  业内分析认为,此举有助于缓解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压力,同时加强保险资金与实体经济的对接,支持经济稳定增长

  ■本报记者 傅苏颖

  7月3日,保监会发布了《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今年8月1日起实施。《办法》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放宽保险资金可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行业范围,增加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即PPP模式)等可行投资模式。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赵亚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办法》放宽了保险资金可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行业范围,增加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可行投资模式。在政策上鼓励保险资金更大规模地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助于险资投资实现多元化,分散投资风险。

  华宝证券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办法》放宽了保险资金可投基础设施项目的行业范围,有助于缓解目前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压力,同时加强保险资金与实体经济的对接,支持经济稳定增长。

  同时,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处于低利率宏观环境下,保险资金再配置压力加大,同时面临收益率下降和资产荒的挑战,通过不断拓宽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的投资范围可以缓解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压力。增加保险业长期资产的有效供给,满足保险资金配置需求,应对低利率环境下资产荒带来的资产负债匹配压力。

  进入2016年后,我国保险行业保费收入发展突飞猛进,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保险业实现原保费收入18812.82亿元,同比增长37.29%,增幅较上年同期上升18.02个百分点。保费的快速增长给其再投资带来了较大压力。根据最新的保险资金投资占比情况来看,保险资金上半年投资另类资产占比已达34.22%,超过债券成为第一大类配置资产。

  赵亚赟表示,《办法》修订将受托人业务资质由审批调整为能力评估,将投资计划产品发行由事前备案调整为行业协会注册,将保险公司购买投资计划由审批调整为事后报告,删除了所有行政事务许可,这有利于提高险资的投资运作效率。

  《办法》还专门对一些风险和违规操作进行专门规定,建立受托人风险责任人机制、净资本管理、风险准备金机制,规范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落实主体风险责任。同时严格信息披露内容和披露主体的要求,规范信息披露行为。

  “利于防范一些内幕交易和风险,包括投资计划资金或被挪用、冲抵债务甚至被用于洗钱。”赵亚赟认为。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累计发起设立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300项、基础设施股权投资计划17项,合计注册(备案)规模8938.26亿元。有业内人士认为,保监会开启“大基建+PPP”模式,至少可以给“大基建”带来1万亿元的增量资金。

责任编辑:张彦如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香港证监会“夺权”港交所?

不论哪一个监管机构主导上市审批,提升港股市场素质最终仍需落实到企业管治的改善和规范中来。改革上市架构,在推动改革的漫漫长路中,只是第一步的尝试,未来无论法律条例的修改,监管和执法的加强,还是投资者教育的改进,无处不关键,也无处不艰难。

商务部为何棒打“美年大健康”

假如商务部这一大棒狠狠砸下来,不是打蔫了“美年大健康”,而是窒息了中国医疗市场健康发展的活化因子、消解了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市嘲供给侧”改革能量,中断了医疗服务市场多层次需求与多层次供给的有效循环。

华润才是结束万科宫斗的钥匙

很久以来,华润并没有太多的声音,可能是囿于央企的身份吧。但王石主动敲门来了,华润该如何表示呢?一扇门关上,另一扇门快要打开了!

日元为何能成为避险货币?

半年来,日元对人民币的涨幅已接近30%,促进了人民币在没有对美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有序释放了对一篮子货币的贬值压力,并通过改善贸易条件推动了中国出口的企稳。在日元币值趋稳之后,一旦美联储加息预期重启,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可能再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