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01日02:15 证券日报

  年报未准时“交卷” 4247家私募机构被列入“异常”名单

  ■本报记者 赵学毅

  中国证监会及基金业协会要求,已登记私募机构仍须按规定履行季度、年度等信息报送和信息更新义务,如未履行相关义务可能被列入异常机构名单并进行公示。《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查阅基金业协会官方网站公开信息后发现,截至7月31日晚间,有4247家私募机构被列入异常机构名单,其主因就是未提交2015年经审计的年报。

  这些无法按时提交年报的私募机构问题出在哪里?如何解决私募的季报、年报信披的问题?

  海峰科技(基金业协会公示的第二批私募基金外包服务机构)CEO林虹女士在接受《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采访时表示,缺少专业人才及有效制度,致使这些私募机构无法按时提交2015年经审计的年报。

  “根据基金业协会公布的规则,在每年的4月底之前需要提交上一年度经审计的年报。通常一个正常的私募机构,二三月份基本可以产生年报,费用则根据财务的复杂程度在几千元和几万元不等。如果,私募机构不能及时提交审计过的年报,的确已说明公司在持续运营方面出现了问题。”林虹分析认为,问题出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缺乏专业的人才;第二,缺乏有效的制度。这是私募机构内部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被异常”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在信息披露方面,私募机构除了存在上述的挑战外,还需要专业的运营人员管理好数据,信披、管理好外包和托管银行的关系,处理好各自的工作边界,有技术工具提供提醒服务,有专业人员进行数据核对,保证信息披露的及时、准确。”林虹对《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表示。

  在私募机构的信息披露解决方案上,林虹提出了4点建议:一是,基金业协会应加大对法规的宣传,对一些私募管理人意识不到的问题大力宣传提高重视性;二是,基金业协会应对信息披露的时间、流程、内容进行总结,让私募管理人知道如何去披露;三是,私募管理人应多学习基金业协会下发的法规和信息动态,让私募行业越来越合规;四是,可以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可以交给基金行政服务商,比如海峰科技这样的机构,做到“花小钱,办大事”。

责任编辑:陈永乐

相关阅读

香港证监会“夺权”港交所?

不论哪一个监管机构主导上市审批,提升港股市场素质最终仍需落实到企业管治的改善和规范中来。改革上市架构,在推动改革的漫漫长路中,只是第一步的尝试,未来无论法律条例的修改,监管和执法的加强,还是投资者教育的改进,无处不关键,也无处不艰难。

商务部为何棒打“美年大健康”

假如商务部这一大棒狠狠砸下来,不是打蔫了“美年大健康”,而是窒息了中国医疗市场健康发展的活化因子、消解了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市嘲供给侧”改革能量,中断了医疗服务市场多层次需求与多层次供给的有效循环。

华润才是结束万科宫斗的钥匙

很久以来,华润并没有太多的声音,可能是囿于央企的身份吧。但王石主动敲门来了,华润该如何表示呢?一扇门关上,另一扇门快要打开了!

日元为何能成为避险货币?

半年来,日元对人民币的涨幅已接近30%,促进了人民币在没有对美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有序释放了对一篮子货币的贬值压力,并通过改善贸易条件推动了中国出口的企稳。在日元币值趋稳之后,一旦美联储加息预期重启,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可能再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