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31日00:08 经济观察报

  积极顺应开放的中国社会

  作者系媒体人、读书人

  781

  2016-08-01

  张丰

  “网约车”终于合法了。文件公布,不少网站直接把标题做成了“滴滴、优步合法了”,对消费者来说,“网约车”是一个很隔膜的词,要默念几遍,才能和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当然,在政府的层面中,不可能出现滴滴、优步这些具体公司的名称,就达意来说,“网约车”是一个好词。这个词将频繁出现在政府的文件与媒体的报道中,它会逐渐流行,在不久的将来,它将获得与“出租车”同等的地位。一个新的行业,就这样进入了主流话语体系。

  网约车之前,大城市都在不同层面流行着“黑车”,就是那种私家车偷偷跑运营的。“黑车”是一种他者的称呼,对政府或者执法者来说,“黑”标志着非法性,但是对黑车司机来说,这何尝不是艰难而危险的生计。成都方言中称黑车为“野猪儿”(野租),这个很有趣的称呼,“野”当然是不规范的状态,但并不等于非法,“野猪儿”更有一种亲切的味道。事实上,最恨“野猪儿”的是出租车司机,在本质上这是一种垄断对个体户的仇恨。

  这次网约车的合法化,媒体赞扬声一片,功劳无疑归中央政府。在国务院层面,力挺网络约车的立场是一贯的,这也是“互联网+”战略最能让人感受到的地方。网约车的阻力,一直在地方政府。非常有意思的是,从不少地方媒体的报道中,我们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很少使用“网约车”这个新概念,他们大多使用“出租车问题”来表示这一市场中的新事物。

  网约车当然是“出租车问题”,是出租车行业遇到的大麻烦。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出租车聚集的活动。媒体、百货等很多行业,都面临着互联网强大的冲击,但是聚集起来反映诉求的,似乎只有出租车司机们。对一个司机来说,他很难分清,自己的愤怒到底是来自滴滴车主还是过高的份子钱。但是,地方政府很少愿意拿份子钱开刀,而是把其归之于受到了网约车的冲击。

  尽管每个像样的城市都在表达自己的“智慧城市”战略,但是他们却连“网约车”这样的词都尽量避免使用,他们最勇敢的表达,也是“出租车行业改革”,这是让人相当遗憾的事。当然,出租车改革是个敏感问题,牵涉到成千上万司机的“稳定”,但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出租车过高的份子钱,密不透风的垄断性,才是地方政府畏惧不前的原因。在出租车的背后,是一个利益集团,但是,在马化腾与马云这样的大佬频频与各地省长畅谈合作的时代,创新型“利益集团”为何难以抗拒守旧力量?

  除了所谓利益集团的羁绊外,就地方政府的用词习惯看,大多数地方官员仍是守旧的。同样一个问题,站在“出租车”还是“网约车”的角度来思考,不但会有不同的答案,同时也反映了不同的思维习惯。这次备受称赞的网络车新政,文件中仍然不小心露出了守旧的尾巴“对网约车施行市场调节价,城市人民政府认为确有必要的可实行政府主导价”,这很明显是“城市人民政府”与中央政府博弈后的结果。“政府主导价”是地方政府权力的象征,从这个“尾巴”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对网约车的推行,有多么不情愿。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已经催生了一个相当开放的社会。人们有关工作、收入、福利的观念都在急剧变化中,率先把握移动互联网精神的人,已经得到了实际的好处。但是,当我们阅读有些地方政府的报告,那陈旧的话语体系,让人感觉恍如隔世。对政府而言,如果不能引领一个开放的社会,至少也要顺应它,服务它,而不是充当阻挡它的“敌人”角色。

  在我上班的路上,有一家大型商场倒闭了,甚至都没有举行最后的打折清仓活动。公交车上,一位太婆问另一位太婆:“好好的咋个就倒闭了?”另一位答:“不晓得啊,还好娃儿提前换了工作”。这两位使用老年卡的婆婆,不会懂得互联网对传统商业的冲击,那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话语体系。幸运的是,她们已经退休了。但是,地方政府却不可能退休,官员们必须理解新鲜事物,必须学会新的表达。

  (作者系媒体人、读书人)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香港证监会“夺权”港交所?

不论哪一个监管机构主导上市审批,提升港股市场素质最终仍需落实到企业管治的改善和规范中来。改革上市架构,在推动改革的漫漫长路中,只是第一步的尝试,未来无论法律条例的修改,监管和执法的加强,还是投资者教育的改进,无处不关键,也无处不艰难。

商务部为何棒打“美年大健康”

假如商务部这一大棒狠狠砸下来,不是打蔫了“美年大健康”,而是窒息了中国医疗市场健康发展的活化因子、消解了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市嘲供给侧”改革能量,中断了医疗服务市场多层次需求与多层次供给的有效循环。

华润才是结束万科宫斗的钥匙

很久以来,华润并没有太多的声音,可能是囿于央企的身份吧。但王石主动敲门来了,华润该如何表示呢?一扇门关上,另一扇门快要打开了!

日元为何能成为避险货币?

半年来,日元对人民币的涨幅已接近30%,促进了人民币在没有对美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有序释放了对一篮子货币的贬值压力,并通过改善贸易条件推动了中国出口的企稳。在日元币值趋稳之后,一旦美联储加息预期重启,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可能再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