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8日01:22 证券日报

  加强银行理财业务监管要做好预期管理

  ■择 远

  昨日笔者的多个微信群都在谈论一个话题:银行理财业务监管文件征求意见重启,或将在近期正式面世。

  这源于昨日的一则报道。报道称,这份监管新规较原来的版本作出了较多的调整,监管力度加大。而到了昨日晚间,更为详细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全文在网上流传,相较于2014年出台的征求意见稿,此次监管部门对银行理财业务资质实行分类管理、对所投资的特殊目的载体对接的资产进行限制、禁止发行分级理财产品等均是新提法。不过,目前征求意见稿尚处于讨论阶段,并未最终确定,有传闻称正式版本预计10月份左右对外公布。

  不少业内人士分析,今年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困境凸显,负债端成本难以快速下降,资产端投资收益却难以提高。在此背景下,如果监管新规又在准入门槛、业务类型、投向方面给出更严格的监管,势必会降低银行理财业务规模以及银行的价差收益。但对监管层来说,虽然此次流出的文件并非最终定稿,但透露出了金融降杠杆行动升级、防范交叉风险的监管思路。

  近年来,银行业理财产品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2015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达23.50万亿元,同比增长56.46%。

  因此,笔者认为,对银行理财业务加以监管,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关键是怎么监管,如何防范风险。

  我们看到,由于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金融创新的步伐也不断加快,使得国内资产管理业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促进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并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方式、发展战略正在或已经产生重大影响。

  这种变化带来的风险早已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早在2014年12月份,银监会就下发过《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银行理财业务做出了史上最为全面和详细的规定。而化解银行理财业务潜在风险,真正落实风险承担主体,直接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理财业务回归资产管理本质,可以说是该征求意见稿的核心思路。而此次征求意见稿是在2014年征求意见稿基础上形成的。

  其实,对于如何对银行理财业务加以监管,业界也有很多讨论,并提出过一些建议,如要注意风险的防范,要根据理财业务的特点,建立并完善理财业务市场风险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置和应急预案,做到事前、事中、事后风险的全面控制,对冲处置风险要有具体的技术安排。

  另外,对于监管规则的调整要做好预期管理,绝不能急匆匆地推出某项政策,给整个行业来个措手不及,否则,带来的效果或许会适得其反。

责任编辑:陈永乐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政治局会议如何抑制资产泡沫?

我们认为抑制资产泡沫可能重点指的是局部楼市价格的明显上涨,预计下半年不排除出台地方针对性的抑制局部泡沫的措施。增加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可能是针对劳动力成本上涨过快的现状,而降低宏观税负可能是要降低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重点可能是进一步降低社保等方面的负担...

下半年楼市调控政策会分化

预计下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可能会分化,对三四线继续去库存,对一二线房价大涨城市收紧房贷政策,比如深圳、上海、北京、合肥、厦门等,同时加强对国企拼地王现象的监管,土地市场有望降温。

A股玩儿啥都要有游戏规则

现在很多人想上市又不想排队,那就玩儿借壳游戏,想借壳又不想严审,投行诸葛亮们就想出各种花招搞重组,跟监管玩儿捉迷藏背后,都有一颗圈钱的野心。

换一个视角看民间投资下滑

原本高速增长的民间投资存在太多的泡沫。其泡沫的存在,不仅不限于以往对煤炭、钢铁及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的追捧,也不限于对房地产的拥趸,还包括借实体平台投向股市、楼市及资本市场的“脱实向虚”行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