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8日01:22 证券日报

  “注重相机、灵活调控” 为财政货币政策微调埋伏笔

  ■阎 岳

  “要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相机、灵活调控,把握好重点、节奏、力度,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宏观环境。”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6日召开的会议为下半年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定下了基调,并且强调“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的风险隐患”。

  首先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个政策更多的将体现在减税降费以及落实PPP项目上。

  业界包括官方一致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很大的实施空间。会议提出,要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措施,保证公共支出能力和力度,发挥财政资金效应,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领域。

  今年确定的财政赤字是3%,而去年是2.4%。财政赤字的扩大,主要就是用于减税降费。这些政策包括营改增全面推开、扩大水利建设基金及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免征范围。这些减税降费措施的实施,可以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

  作为促进民间投资的重要措施,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规模稳步增长。根据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公布的第二季度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6月30日,财政部两批示范项目232个,总投资额8025.4亿元,其中执行阶段项目105个,总投资额3078亿元,落地率达48.4%,与3月末相比,项目落地呈加速趋势。7月12日,财政部正式开放第三批PPP示范项目的线上申报工作。其中,环境保护领域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水污染防治、垃圾处理”等将遴选出优质项目作为重点推介对象。

  推广PPP项目对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稳增长都有重要作用。7月3日,保监会发布了《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办法》,将于今年8月1日起实施。这被外界解读为监管层开始大力支持保险资金参与到规模高达十万亿元的PPP项目投资中去。这将为PPP带来大量的投资资金和成长空间。

  其次再看稳健的货币政策。会议提出,要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合理增长,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在这种规格会议中把社会融资纳入调控目标还是首次。这句话释放的信息量也足够大:其一是货币供应量要充足,也即流动性要保持合理充裕;其二是信贷要保持合理增速,满足实体经济需要;其三是社会融资规模要合理增长,实现这一目标不仅信贷投放要努力,直接融资更应承担更重要责任。

  但现实情况是,上半年M2同比增长仅为11.8%,较全年13%的目标已有不小距离。如何缩小这个差距,降准降息应该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这也是最近机构预测下半年将“双降”的原因之一。而且本次会议“注重相机、灵活调控”的表述,也为存款准备金率、利率以及各种定向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埋下了伏笔。

  本次会议突出强调了“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发展走势”,而在4月份的会议上则是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说明经济指标被淡化处理。但经济下行的压力是一定要释放的,这就为财政及货币政策的微调埋下了伏笔。

责任编辑:陈永乐

相关阅读

政治局会议如何抑制资产泡沫?

我们认为抑制资产泡沫可能重点指的是局部楼市价格的明显上涨,预计下半年不排除出台地方针对性的抑制局部泡沫的措施。增加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可能是针对劳动力成本上涨过快的现状,而降低宏观税负可能是要降低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重点可能是进一步降低社保等方面的负担...

下半年楼市调控政策会分化

预计下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可能会分化,对三四线继续去库存,对一二线房价大涨城市收紧房贷政策,比如深圳、上海、北京、合肥、厦门等,同时加强对国企拼地王现象的监管,土地市场有望降温。

A股玩儿啥都要有游戏规则

现在很多人想上市又不想排队,那就玩儿借壳游戏,想借壳又不想严审,投行诸葛亮们就想出各种花招搞重组,跟监管玩儿捉迷藏背后,都有一颗圈钱的野心。

换一个视角看民间投资下滑

原本高速增长的民间投资存在太多的泡沫。其泡沫的存在,不仅不限于以往对煤炭、钢铁及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的追捧,也不限于对房地产的拥趸,还包括借实体平台投向股市、楼市及资本市场的“脱实向虚”行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