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5日04:36 上海证券报

  上市险企“中考”成绩单:核心保费指标完成率超预期

  ⊙记者 黄蕾 ○编辑 浦泓毅

  今年上半年,上市保险公司核心保费指标完成率超市场预期。根据上海证券报掌握的最新行业内部数据,在衡量寿险公司利润水平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个险新单保费同比增速”上,今年1至6月,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的累计数据分别约为200%、40%、80%、30%,持续强劲增长势头凸显。

  上半年保费指标的超预期完成,给上市险企下半年提供了更多转型和结构优化的空间,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在健康险、养老险等新产品的研发和销售上。在政策加大扶持、鼓励商业保险参与养老医疗保障体系的大背景下,预计健康险、养老险将开启高增长之路,有望接棒理财险,挑起未来保险行业高增长的大梁。

  上半年个险新单高增长落定

  随着资本市场、利率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通过保费收入的强劲增长来带动投资资产规模的提升,以弥补收益率不够理想的问题。这种“以量补价”的方式,已成为今年寿险业的常态。来自业内的反馈显示,不少保险公司“中考”保费成绩单亮丽,基本在5月前后就已完成上半年的任务。

  其实从占据国内保险业半壁江山的上市险企核心保费数据中,便可管窥一二。从最新行业内部数据来看,今年6月单月,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的“个险新单保费同比增速”分别约为120%、25%、30%、-30%,1至6月的累计数据分别约为200%、40%、80%、30%,基本延续了此前的强劲势头。不过,上述数据并未得到公司方面的官方证实。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助推“个险新单保费同比增速”持续高企的因素有很多。一是,伴随保险知识的普及,民众购买保险的主动性需求持续提升;二是,2015年保险行业的投资收益率为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而往往一些寿险产品的收益结算存在滞后性,使得保险产品相较于其他理财产品仍存在一定的吸引力,致使部分其他领域的理财资金持续分流至保险产品;三是,保险代理人准入限制放宽后代理人规模持续高增长,直接带动个险新单规模高增长。

  为下半年转型赢得空间

  于保险公司而言,上半年保费业绩的提前完成,意味着下半年规模压力的减轻,为此将有更多的空间主动转型、优化结构,即由之前的注重规模而转向价值增长。

  “上半年抓规模、下半年抓质量,一直以来都是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的惯例。”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下半年不少寿险公司会主动控制保费增速,不会像上半年一般高歌猛进。从为行业、公司长期良性发展奠定基础的角度来看,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其实,从上市险企最新的数据中,已可见其提前转型的身影。多家主流投行的保险分析师表示,从6月单月“个险新单保费同比增速”来看,四家均开始控制增速节奏,尤其是新华保险单月数据下滑明显,说明公司管理层进行结构转型、精耕细作的决心较为坚定。

  持续迎来供给侧改革红利

  在业内人士看来,总体来说,目前除投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之外,今年总体上大环境对保险业是有利的。尤其是正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保险业改革创新的主攻方向。一方面在外部提升保险服务民生的供给质量,另一方面内部自身也进行供给端变革,保险业的发展将有机会再上一个台阶。

  改革红利正在陆续释放。依托商业保险为政府分担养老医疗压力、补齐社会保险短板的信号已经明确,近期个人税优健康险、职业年金、长期护理险等制度接连出台,配以撬动保险需求的税优杠杆次第出炉,商业养老险及健康险驶入增长快车道的预期日趋强烈。

  而一旦商业养老险、健康险能成功接棒理财险,挑起未来保险行业高增长的大梁,对于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在这两大险种的带动下,保险公司的销售渠道和产品期限结构都会得以优化,这将直接提升其新业务价值率和新业务利润率。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英国人民被新首相灌了一碗鸡汤

在昨日的就职演说中,特蕾莎-梅就像一位做夜间广播节目的知心大姐:“作为工人阶级,你有工作,但是没有工作安全感;你有房子,却担心付不起贷款;你可能将就维持生活,却要担心生活成本,以及如何将孩子送到一个好学校去。”

南海的核心问题是“钱”!

菲律宾看准了美国人在南海的战略用意,趁着日本人坐镇仲裁庭,企图能够浑水摸鱼。莆田系的仲裁庭能怎么样?小小寰球,几只苍蝇碰壁,有个卵用?摆在中国面前的问题是,怎样走出经济的L型,国际上才无惧苍蝇。

供给侧改革为何速度那么慢?

改革速度慢主要因为红利未确定,并不是每个人都真信改革能带来红利,改革红利看不见、摸不着,而且改革成本的分担和红利的分享还没有界定清楚。因此产生了改革的激励不相容问题,造成改革难以推进。

三季度可能成为宽松的时间窗口

三季度可能成为宽松时间窗口,未来可能先降准,等cpi在三季度末回落到1.5%附近后可能再降息。在日本新刺激计划、欧英央行承诺投放流动性、美联储加息预期推迟的背景下,全球货币宽松环境大为改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