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2日06:32 21世纪经济报道

  5月PMI显示经济运行趋稳

  

  6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5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一般被称为非制造业PMI)。从PMI数据中可以发现,经济运行正在趋稳,而且经济结构有一些改善。

  5月制造业PMI为50.1%,与上月持平,连续三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从五大构成指数看,只有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至50.7%,其它四大类指数都较上月小幅上升,其中,生产指数回升0.1个百分点至52.3%。这显示,生产方面有所改善;需求的增长有所放缓,但仍然处于扩张区间。反映外需的新出口订单指数4月和5月都回落0.1个百分点至50.0%,外需看起来在变弱,但与去年持续低于50%相比,今年出口的状况实际上是好转了。

  PMI是先行指数,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今年3月经济增长加快而4月放缓,就在制造业PMI中先行反映出来:3月较2月大幅上升1.2个百分点,回到扩张区间;4月较3月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那么,5月PMI与上月持平,可能反映的是经济增长趋于平稳的趋势。这可能预示着,经济增长缺乏加速的动力(需求扩张的势头较弱),但继续减速的可能性也不大(需求没有显著恶化的迹象,而生产持续处于扩张区间)。

  这正如“权威人士”所言:今后几年,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难以出现根本改变,经济增长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一旦回升就会持续上行并接连实现几年高增长。但是,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即使不刺激,速度也跌不到哪里去。因此,经济运行短期内可能呈现W型(经济指标有时回升有时又下行),但从中期来看则会是L型。

  相比3月的回升,5月制造业PMI的企稳更令人欣喜。3月的回升是在实质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融资环境的刺激下出现的,国民经济的一些部门更容易获得融资支持,因而有强劲的表现,例如金融业、房地产业、互联网相关产业,以及基础设施投资;而不容易获得融资支持的多数国民经济部门并未从中受益,例如制造业和一些服务业。这种回升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而且会导致加杠杆从而积累金融风险。而5月的企稳则是发生在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环境下,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潜力和韧性。

  在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创纪录的4.61万亿元之后,央行谨慎地维持着货币政策的稳健基调,在市场流动性一度趋紧的情况下,也没有实施降准,而是通过逆回购、MLF等市场操作维持流动性合理宽裕。几天前,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在媒体上发表《2015年以来稳健货币政策主要特点的回顾》,为注入流动性、货币政策总体偏宽松进行了辩解,但也表明,“货币信贷增速最终还是会回来”,近几个月已经出现货币信贷逐步回稳的态势。4月正是这样的情况,新增人民币贷款大大减少,只有5556亿元;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也有所下降。有分析人士认为,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仍然可能是同比少增。那么,5月货币政策仍然延续了4月回归稳健的趋势。

  5月PMI企稳及其预示的5月经济运行企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的,也就是说,主要是依靠中国经济自身的内在动力,而不是靠强刺激。当然,积极财政政策应该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靠强刺激拉动的经济回升会使结构失衡,最突出的是金融和房地产“脱实向虚”。而靠内在动力实现的经济企稳则有利于结构的平衡。5月制造业PMI显示,大中小企业的发展更趋平衡,小企业获得了更多机会。大型企业PMI为50.3%,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而小型企业PMI为48.6%,比上月回升1.7个百分点,虽位于临界点以下,但收缩幅度有所收窄。非制造业PMI则显示,各行业的发展更趋平衡。在制造业PMI企稳的情况下,5月非制造业PMI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但仍然达到52.0%,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之间更趋平衡。在非制造业中,较为弱势的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在5月表现较为活跃。建筑业PMI虽然仍然高达59.4%,但与上月持平,可能预示房地产开发投资将不再加速增长。

  当然,PMI只是起到预测的作用,实际的发展是否如此,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分析今后发布的其他数据。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为何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占比低?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也在不断扩大和发展。但是从整体来看,即使按照较低的标准,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所占比重也仅有30%左右。而在1980年代的社会调查中,在美国就有66.7%的居民认为自己属于“中产阶级”,在瑞典这一比例是75%。

英国脱欧影响欧盟地缘政治格局

大家并没足够重视英国离开欧盟在地缘政治方面所带来的后果。欧盟是每个成员国政府在各个层面相互沟通的平台。这样一个关系网到底有多重要无需赘言。

农村土地流转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农民是想让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的。但是,由于对流转收益的担忧,对土地流转后土地归属的担忧,对土地流转后是否被改变的担忧,以及对经营大户甚至地方政府的不信任,让他们会对土地流转产生思想上本能的抵触。

复原乳真的那么可怕吗?

建议食药监总局尽快组织复原乳监测,加大全国各地复原乳的检查力度。各大企业也不要犹抱琵琶半遮面,该标注的一定要标注,否则就是欺骗消费者,最终也会被消费者唾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