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2日01:14 证券日报

  制造业PMI连续三月超“荣枯线”

  释放经济进一步企稳信号

  非制造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本报见习记者 苏诗钰

  6月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制造业PMI为50.1%,与上月持平,非制造业PMI为53.1%,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高于临界点,表明经济保持基本稳定走势。

  从分项指数来看,生产指数为52.3%,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在52.0%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PMI分别为50.8%和51.5%,持续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高耗能制造业PMI为49.1%,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落至临界点以下。

  赵庆河表示,从数据可以看出,制造业生产稳步增长,企业采购活动有所加快。同时,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高技术产业和消费升级相关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态势,去产能取得进一步成就。

  值得关注的是,原材料价格涨幅回落,市场需求依然偏弱,制造业增长基础仍不稳固。今年以来,钢铁、有色、化工等部分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价格连续攀升,涨幅较大,但国内外供大于求的状况没有实质性改善,近期上涨动力开始减弱,5月份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降至55.3%,连续5个月上升后首现回落。同时,新订单指数为50.7%,连续两个月回落,且与生产指数的差值有所扩大,新出口订单指数也降至临界点,这将对下一步企业的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5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1%,连续三个月在53%以上,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表明我国非制造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赵庆河表示。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季度货币政策及房地产政策放松导致经济企稳反弹,但同时也导致了以房地产为主的金融加杠杆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上升以及过剩产能有死灰复燃的迹象,这导致中央在二季度开始逐步把政策重心重新放回到调结构和推动供给侧改革上来。

  “二季度和三季度货币政策会回归稳健立场,政府将更多地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接棒稳增长,以期增强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不过,积极财政政策的落实和推进依然需要货币政策来配合,因此未来货币政策在回归稳健的过程中不会明显收紧,但在实际操作层面更多表现为配合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形成‘紧信用+货币和财政双宽’的政策组合,把流动性更为有效地引入实体经济来创造需求,从而在实际层面对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大类金融资产形成去杠杆的效应,相应降低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章俊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为何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占比低?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也在不断扩大和发展。但是从整体来看,即使按照较低的标准,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所占比重也仅有30%左右。而在1980年代的社会调查中,在美国就有66.7%的居民认为自己属于“中产阶级”,在瑞典这一比例是75%。

英国脱欧影响欧盟地缘政治格局

大家并没足够重视英国离开欧盟在地缘政治方面所带来的后果。欧盟是每个成员国政府在各个层面相互沟通的平台。这样一个关系网到底有多重要无需赘言。

农村土地流转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农民是想让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的。但是,由于对流转收益的担忧,对土地流转后土地归属的担忧,对土地流转后是否被改变的担忧,以及对经营大户甚至地方政府的不信任,让他们会对土地流转产生思想上本能的抵触。

复原乳真的那么可怕吗?

建议食药监总局尽快组织复原乳监测,加大全国各地复原乳的检查力度。各大企业也不要犹抱琵琶半遮面,该标注的一定要标注,否则就是欺骗消费者,最终也会被消费者唾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