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1日06:47 第一财经日报

  洪偌馨 李静瑕

  [翻看姜建清的履历,从柜员到董事长,姜建清几乎经历了工行所有的业务管理岗位。执掌工行16年,他历经中国银行业从“技术性破产”到股改、上市,再到发展的“黄金十年”。]

  “搞商业银行就像跑马拉松”,提起姜建清,大部分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想起这句话。这并非一时兴起的比喻,而是贯穿姜建清执掌工行16年生涯的精髓。

  5月31日晚间,工商银行发布董事长辞任公告,这位崇尚“马拉松”精神的银行家结束了他在工行的“长跑”。公告显示,姜建清因年龄原因辞去该行董事长、执行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席及委员职务。

  翻看姜建清的履历,从柜员到董事长,姜建清几乎经历了工行所有的业务管理岗位。执掌工行16年,他历经中国银行业从“技术性破产”到股改、上市,再到发展的“黄金十年”。

  工行从一家亏损的大行成为“宇宙行”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姜建清不仅是参与者,也是改革者。然而,对于资产规模已达22万亿元的“宇宙行”,以及它的掌舵者姜建清而言,历史并没有留给他们太多喘息的时间。

  高速发展后的银行业进入到了一个平台期,来自各方的压力日渐增大:受经济“三期叠加”因素影响,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承压;受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影响,银行利润增速不断下降;再加上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银行转型又迫在眉睫。

  如何应对时代和行业的巨变?作为中国银行业的“老大哥”,工行正在努力探寻答案。目前来看,国际化发展、综合化经营、互联网金融三箭齐发,成为工行转型突围的新引擎。

  “宇宙行”诞生记

  新世纪伊始,中国的银行业坏账累积,被贴上“技术性破产”的标签。这一时期,银行业想要重整旗鼓,最重要的是消除“旧账”。清理消化不良资产成为银行业的主要工作。

  正是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下,姜建清执掌工行,他面临的是一个个“攻坚战”。首先是不良贷款的化解,尽管从1999年到2000年间,工行向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及转股债权4077亿元,然而不良贷款率仍然居高不下。数据显示,工行在2000年末,其不良贷款率高达34.43%。

  2000年4月,工行召开党建工作会议,这也是姜建清担任行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行性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他提出了“效益、质量、管理、创新”,并定调3~5年是工行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

  就在这一年末,工行将2001年定位为信贷资产质量攻坚年,并确定打好“确保新增贷款质量,遏制存量贷款劣变,盘活和消化存量不良贷款”三大战役。

  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到2004年末,工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降至18.99%,比1999年最高峰时的47.59%下降了28.6个百分点。自1999年以后,工商银行的新增贷款不良率也始终控制在1.6%以内。

  此外,精简原有机构、人员,调整总行、分支机构内部设置,全面改革经营管理体制,拓展优质业务市场,推进跨国经营、多元化经营等,让工行在2000年扭转连续6年的亏损。到2004年,工行境内外机构营业利润已经达到了746亿元。

  2003年,银行新一轮改革序幕拉开,这次是股改上市。前有中行和建行的股改上市样本,工行在2005年正式启动股改,不良贷款高企依然是沉重的羁绊,最后工行共剥离出去2460亿元损失类资产,转让4590亿元可疑类贷款。

  姜建清表示,财务重组之后,工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和资本充足率得到显著提升,不良贷款率大幅降低,长期困扰工商银行发展的资本金不足和不良资产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到2005年末,工行的不良贷款率大幅度下降至4.69%。

  股改的完成,让工行轻装上路,2006年10月27日工行首开国内A+H两地同步上市先河。此次上市在当时刷新28项新纪录,被称为“世纪IPO”,工行在上市当日的总市值已经排名全球第五。

  政策与商业平衡术

  随着大型商业银行完成股改上市,中国的银行业迎来发展的“黄金十年”,这也是银行基础规模迅速积累的十年。在这期间,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张,净利润飞速增长。

  被认为构筑银行业“黄金十年”基础的是银行信贷资产的迅猛扩张。“工商银行成立后的发展历程,具有显著的信贷拉动和规模扩张的特征,这是与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和规律相适应的。”姜建清如是称。

  “正视银行业需要服务实体经济,与实体经济共同进退的关系,银行的经营者也需要平衡服务实体经济需求与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姜建清曾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发言中表示。

  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银行最为直观的体现是信贷的发放,工、农、中、建四大行十年贷款平均增速均高于15%,十年累计贷款增长3.3倍。尤其是在“4万亿”投放的特殊时期,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更是大幅增加。

  按照常理,工行作为国有大型银行中体量最大的银行,在特殊时期可能要背负更重的“政策任务”,从工行实际操作来看,其在政策需求与商业可持续发展之间亦有所平衡。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为支持实体经济应对危机,以2009年和2010年被称为贷款猛增的特殊年份为例,粗略对比五大行在这两年的信贷增速,可以看到工行的信贷增长并未大幅放量。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根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整理,2009年五大行信贷增速中工行最低,为25.3%,而中行增速高达48.97%,农行和交行分别为33.48%和38.44%,建行则为27.04%。

  就在姜建清卸任消息传出之前,他发表的一篇文章还在探讨构建信贷增量与存量并重的管理机制:“尽管当前‘盘活存量’常被提及,但社会公众对货币信贷供应的关注焦点仍主要集中在信贷的增量和增速上。”

  姜建清认为:“适应经济提质增效对金融服务的新要求,必须深入研究金融领域的供给侧改革,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推动信贷经营从‘重增量’向‘增量与存量并重’转变,并最终构建‘存量为主、增量为辅’的全流量管理模式。”

  目前,银行业压力重重。不良贷款加速暴露,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3921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177亿元,不良贷款率1.75%,较上季末上升0.07个百分点。不良率连续18个季度上升。净利润正在加速进入“零增长”时代,银行转型迫在眉睫。

  从工行数据来看,2016年3月末,工行总资产22.88万亿元,同比增长3.03%,归属母公司净利润747.64亿元,同比增长0.59%。同期,工行不良贷款2046.5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6%,拨备覆盖率141.21%。

  “对于工商银行这样体量的国内金融航母而言,‘船大难掉头’,我们不能等到市场形势发生剧变时再考虑调整,而必须早作谋划。”姜建清表示。

  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工行这艘航母要如何应对,这也是姜建清的继任者最迫切的问题。

  “金融航母”出海

  尽管早在2007年工行已经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商业银行,但从其国际化程度来看,工行距离成为一家真正的国际大行仍有一段距离。

  中资银行“扬帆出海”,首先需要设点、铺路,拓展境外经营网络,为业务的国际化打下基础。在此过程中,可选的常见方式有两种:一是自主申设代表处,境外分行、子行;一是并购境外金融机构。

  从1992年设立第一家境外机构新加坡代表处开始,工行的国际化布局选择了自主申设、并购“两条腿”走路的策略。

  姜建清认为,“仅仅做一些中国人在海外的业务,远远算不上是当地的银行”,相比之下,并购的投入产出快,而且能直接获取当地的网络、客户等资源,容易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在这24年中,工行共进行了16次海外并购且全部成功,加上自主申设部分,目前工行已建成覆盖42个国家和地区、由400家境外机构组成的牌照完备、运营高效的全球网络。

  在姜建清执掌工行的16年间,工行海外业务发展迅猛。公开信息显示,工行海外总资产从2000年至2014年增长了64倍,至去年底达2360亿美元,同期海外净利润增长了87倍。

  截至2015年上半年末,工行境外机构总资产达到近2700亿美元,比2014年末增长14%,实现税前利润17.06亿美元,同比增长13%。这一增速是全行利润增长的18倍,国际化发展作为工行“新引擎”的效应明显。

  2015年末,工行境外机构总资产达2798.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38.34亿美元,增长18.6%。报告期税前利润31.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

  2015年末,境外机构总资产在工行集团总资产的占比较上一年提高1.1个百分点至8.2%。

  在推进国际化的过程中,工行也从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走进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行列,这意味着中国的银行业在全球银行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最新公布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当中,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均有入列。

  不过,尽管近年来,中资行在海外机构数量和整体布局上成效显著,但从整体的境外资产、营收和利润占比来看,包括工行在内的中资银行依旧远低于国际大型银行,并且五大行海外机构近一半在亚洲,分布依然较为集中。

  从数据上看,近8年五大行平均境外资产、营收和利润占比分别为8.09%、6.12%和6.30%,而相应的花旗银行数值为60.29%、50.59%、50.32%,汇丰银行为48.36%、62.35%、69.05%,约为五大行平均值的8倍。

  同时,全球经济金融的不稳定性,也给银行全球经营带来挑战。从工行2015年业绩数据来看,其境外机构客户存款出现下降,期末客户存款867.58亿美元,减少56.91亿美元,同比下降6.2%。

  再造一个e-ICBC

  告别“黄金十年”的银行业进入到一个高速增长后的平台期,既有内忧亦有外患。

  一方面,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深入推进,新的金融监管改革日趋严格,国内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加速演进,商业银行正面临着经营管理模式、业务运行模式、客户服务模式的变革与冲击。

  与此同时,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深刻改变着商业银行的生态系统,过去依靠信贷扩张和利差收入实现增长的传统经营模式变得越发难以为继。

  而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公司们快速崛起,以第三方支付、P2P借贷、众筹、大数据征信为代表的新兴金融服务机构不断冲击着传统银行的存贷汇核心业务,“分食”着银行用户。

  面对互联网金融变革浪潮带来的冲击,2015年3月23日,工行正式发布了其互联网金融品牌“e-ICBC”和主要产品,“融e购”电商平台、“融e联”即时客服平台和“融e行”直销银行三大平台齐齐亮相。

  而仅仅时隔半年之后,升级后的e-ICBC2.0版也随即登场。工行的目标要求是三个平台(“融e购”、“融e联”、“融e行”)、一个中心(网络融资中心)拥有亿级以上客户,交易额均要在市场中名列前茅。

  从最新的数据来看,工行全力转型互联网金融的成效显著,以业务领域涵盖B2C、B2B、B2G(集团采购)的电商平台融e购为例,其用户数已经突破3000万人,在去年第一个完整的经营年度内实现交易额超过8700亿元,成为国内第二大电商平台。

  工行的目标是三大平台都要形成亿级客户群,并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融资银行。

  然而,对于工行大刀阔斧进行的自我革命,外界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亮眼的数据是变革的成效,还是既有沉淀用户迁移的假象?大行转型是浮于表面,还是真的改头换面了?面对来势汹汹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们,老牌大行如何竞争?

  姜建清认为,互联网金融并未脱离金融的基本功能和属性,改变的只是实现载体、渠道和手段。金融机构对金融本质的渗透和把握,是在经济周期波动和市场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中日积月累形成的,这种内功是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独特优势。

  “今天的世界变化之快已远超人们的想象,互联网日益成为引领变革、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成功应对变革的方法,就是要主动变革。”姜建清在2015年9月的品牌发布会时,谈及e-ICBC从1.0到2.0的成长思考与理念时提到。

  互联网金融的变革之路刚刚开始,“大象能否起舞”还有待时间的验证。而这场商业银行转型的“马拉松”已经进入中段,如何带领这家22万亿元规模的“宇宙行”继续加速奔跑,这是留给姜建清的继任者最大的命题。

  根据5月31日工行发布的公告,工行原行长易会满将接任工行董事长一职,同时他将辞去行长职务。在新行长到任前,易会满还将代为行使行长职权。目前,工行行长的继任者尚未确定。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为何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占比低?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也在不断扩大和发展。但是从整体来看,即使按照较低的标准,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所占比重也仅有30%左右。而在1980年代的社会调查中,在美国就有66.7%的居民认为自己属于“中产阶级”,在瑞典这一比例是75%。

英国脱欧影响欧盟地缘政治格局

大家并没足够重视英国离开欧盟在地缘政治方面所带来的后果。欧盟是每个成员国政府在各个层面相互沟通的平台。这样一个关系网到底有多重要无需赘言。

农村土地流转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农民是想让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的。但是,由于对流转收益的担忧,对土地流转后土地归属的担忧,对土地流转后是否被改变的担忧,以及对经营大户甚至地方政府的不信任,让他们会对土地流转产生思想上本能的抵触。

复原乳真的那么可怕吗?

建议食药监总局尽快组织复原乳监测,加大全国各地复原乳的检查力度。各大企业也不要犹抱琵琶半遮面,该标注的一定要标注,否则就是欺骗消费者,最终也会被消费者唾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