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记者魏铭言:食品安全报道应真实公正

2015年06月15日 11:17  中国经济网  收藏本文     
新京报记者魏铭言:食品安全报道应真实公正

  2015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暨第七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6月15日在京举办。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为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活动之一,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嘉宾围绕宣传周主题演讲,并有多个分论坛活动。图为新京报记者魏铭言发言。中国经济网 裴小阁 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15日讯(记者 杨斯阳) 在今日于北京举办的第七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新京报记者魏铭言表示,媒体应积极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理性认知。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媒体的宣传报道应真实、公正。点击进入专题

  他还表示,媒体应与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一道,努力打造权威、科学、理性的食品安全信息传播平台。

  以下是发言全文:

  我是新京报记者魏铭言,非常荣幸在新版《食品安全法》公布后、实施前,作为长期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媒体工作者一员,在这里谈谈工作体会。

  近年来,关于食品安全的报道越来越多,很多媒体比如我供职的新京报,也将"食品安全"列入重点关注的新闻报道题材。

  但问题接踵而来,不少公共媒体的食品安全报道,被监管部门、行业内专家质疑"不够专业"、"断章取义"。另一方面,揭示问题的报道虽然在社会公众中引发巨大反响,但因为缺乏科学的范围界定、建设性的监管建议,在后续的新媒体传播中,由具体批次的问题产品,变成所有同类产品都有问题,甚至逐渐演变为正常产业链的破坏力,又因此引发媒体本身公信力下降。

  关于食品安全报道"正确性"的讨论,也延伸到此次《食品安全法》的大修中。

  与现行《食品安全法》相比,新修《食品安全法》着重引入了"社会共治"理念,规定"新闻媒体应当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公益宣传,并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但也特别增加了一句"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宣传报道应该真实、公正"。

  这些表述,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长年参与食品安全报道的记者内心多少有些复杂。

  这些年,从"药袋苹果"、"马桶水冰块"到最近的食品添加剂妖魔化、草莓农药超标等食品安全热点事件,作为媒体记者,我们的内心都希望尽快去挖掘真相,拿到权威数据和解读,快速追踪报道监管部门的应对举措。

  但现实艰难。面对在"朋友圈"里,阅读量、转发量噌噌上涨的食品安全话题甚至谣言,我们感到无力和茫然。

  其实,问题并非没有解决路径。

  近年来,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报道的空间拓展也做了有益探索和尝试。

  比如,针对大桶(饮用)水国家抽检不合格率高的现状,近两个月,新京报与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药监执法总队),联合策划了大桶饮用水的地下生产链条的暗访和调查。专题报道很快会推出,我们也希望通过系统的、详实的、有理有据的系列报道,揭示大桶水市场存在的问题、安全隐患,并有建设性的追踪报道监管部门的整治措施,以及对消费者的安全提示。

  同时,我想再说说目前通过纷繁散杂的新媒体平台,在朋友圈里"野蛮生长"的食品安全谣言。

  面对谣言,我们常感无奈,就像刚才短片里所说的"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前段时间我们针对"牛奶饮料含肉毒杆菌"的谣言进行辟谣解读,尽管我们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使用了诙谐、幽默、甚至调侃的新媒体语言,投入了最新最全的传播手段,但与"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谣言相比,科学的传播力不只低一个量级。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谣言可以同时在成百上千个社交媒体平台传播,而坚持原创的食品安全科普平台,就那么松松散散的十几个、几十个,大家孤军奋战,阅读量、转发量并不高(很少能像谣言那样,轻易突破10万+)。

  其实,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去年食药总局搭建了"食事药闻"APP平台;同时,食品安全监管有关部门也在与我们沟通,探讨共同搭建权威的新媒体平台。

  正如新《食品安全法》所说,媒体是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一部分。媒体也同样希望与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一道,努力打造权威、科学、理性的食品安全信息传播平台。

  谣言止于智者。身处互联网+的时代,监管部门、专业机构、新闻媒体、社会组织虽然职责不同,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积极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理性认知。期待能不断整合各方资源和热情,也坚信一定能够打造一个携手监督食品安全的科学舆论环境,传播理性声音,有效狙击食品安全谣言。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最终都是食品的消费者。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周永康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
  • 体育库里37分勇士3-2夺赛点 詹皇40分3双
  • 娱乐网友向向太儿子追债百万 王思聪点赞力挺
  • 财经人民日报:当前房价很难出现2009年暴涨
  • 科技HTC如何一步步从辉煌走向没落
  • 博客石述思:中国大款为何爱上巴菲特午餐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四级考点播错六级听力 查分 往年分数线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金岩石:牛市下半场或现非公国际支队
  • 曹凤岐:牛市进高风险区 蓝筹还能涨
  • 易宪容:房地产根本就没有走出困境
  • 刘姝威:科技型企业家是中国经济脊梁
  • 张庭宾:美怎样加息对中国冲击最大
  • 江濡山:大学生炒股就是“无偿献血”
  • 许一力:人民币入SDR的玄机
  • 张化桥:中国P2P的监管可能是最好的
  • 余丰慧:MSCI与证监会商议解决啥问题
  • 吴其伦:牛市半山腰卖房炒股正当时